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0-04-16 11:52
  • 来源: 汕头金平财政网
  • 发布机构: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3月3日在汕头市金平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金平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胜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区经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碰到困难最多、最大的一年,也是全区干部群众群策群力、攻坚克难、不断谋求工作新突破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认真贯彻三促进一保持的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金平区)现场会精神围绕“规划提前、发展提速、素质提升”的要求,迎难而上,奋力拼搏,顺利完成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8.28亿元,增长11.7%。一般预算收入52821万元,比增11.54%。除外贸出口和农业总产值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为0.9:48.5:50.6。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

工业经济优化发展。完成工业总产值375.43亿元,增长12%,工业经济占GDP的43.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6.56亿元,增长14.9%,占全部工业总产值68.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新增产值11亿元。加大力度完善园区设施配套,普宁路北段、月浦南电缆通道及开关房工程、工业区牌楼、园区企业位置指示牌建成投入使用,岐山北工业片区、升平二片区的市政道路、路灯等一批配套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在升平、金园、升平二片区、荣升、叠金等五个工业片区推行物业管理市场化。有利于金平今后长远发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已经完成,并报省审批;协助市国土部门完成汕头大学对面约400亩土地的征地工作。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皮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IPO申请已经通过证监会审核,金刚玻璃、西陇化工等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加快。

现代服务业和国内外贸易加快发展。围绕“全面规划、重点突破、整合资源、提升档次、推向市场”的思路,编制出台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有金平特色的《金平区发展现代服务业路线图》,完成华侨新村路步行街升级改造,海滨广场服装交易批发中心、环宇大厦综合服务业项目等重点项目的提升、盘活扎实推进。牛田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纳入市“生态经济带”并作为开发建设启动点,已全面完成总体规划。全区消费势头趋旺,完成商品销售总额368.23亿元,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67亿元,增长17.6%,占全市总额1/3。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第106届秋季广交会,累计成交5206万美元;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11亿美元,增长6.4%。其中,出口4.42亿美元,下降幅度逐渐缩小;进口2.69亿美元,增长73.9%。

建筑房地产业得到新拓展。加大帮扶力度,开拓外地建筑市场,全年共完成外地施工产值 10亿元。推动一批较大型建筑房产项目建设,加快旧城老村改造步伐。嘉顿小镇西区、翠堤湾等项目竣工,金港广场一期项目已完成大部分工程量,海逸酒店和商住楼、红树湾小区等项目开工建设,浦中心市场和旧村改造、下涂坪片区旧城改造等项目顺利签约。一批旧改项目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益西A片”、“浮东村改造项目(一期之五)”、“华坞路南面片(二期之一)”、“卫工路10号范围”等4个旧改项目竣工,全区有24幢新楼竣工,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 回迁居民270户。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7万平方米,销售额 2.5亿元。有5项建筑工程获省、市优质工程奖。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农业、渔业、林业和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牛田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农业标准化建设和产品品牌化经营有效推进,完成3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申报认证和换证工作,新增2家省级、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5.5%;农村经济总收入9.07亿元,纯收入4.25亿元。

(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

引进项目(包括增资扩产)739个,投资总额29.9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增长91.73%;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580万美元。积极组织项目参加2009年汕头招商引资经贸活动;举办汕头第二届牛田洋青蟹节,推动牛田洋特色生态旅游、牛田洋水产交易市场等一批项目的招商;组织企业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昆明等地开展经贸考察交流活动;参加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莞首届广东外博会、首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更加注重引进商贸服务项目,卜蜂莲花金平店、通用物流中心、西交物流中心、海霸王东厦路商贸城和汕樟路冷冻物流等一批较大型商贸服务项目相继签约、开工和竣工。落实项目进展定期报告和协调会议制度,项目履约率和建设速度进一步提高。列入中央新增扩大内需投资项目7个,总投资5252万元,其中获得中央投资1401万元、省投资53.8万元、市配套投资52.6万元。目前,沿海防护林工程项目已经竣工,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配套建设等6个项目加快推进。有效的招商引资工作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快,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41.03亿元,增长14%。

(三)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

各项科技重要指标继续保持在全市前列,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并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8家企业与一批部属高校组建轻工机械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6家、市级民科企业10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市级3家。获得国家级科技立项4项、省级51项,有7个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获得省科技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市科技一等奖5项,省专利优秀奖2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扶持资金3150万元,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获得各级财政补贴2372万元。申请专利2261件,申请量和授权量继续位居全市各区县首位。金刚玻璃等5件注册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

(四)经济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

完善年度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方案,坚持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经济运行监管。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强收入分析和预测,完善税收征管和协税护税激励措施,辖区税收总收入27.52亿元,增长4.28%。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完善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等各项制度,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优化财政支出,集中有限资金保工资、保运转和保稳定。严格商品准入和不合格食品退市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传销、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大宏观管理力度,积极推进浦片区、牛田洋片区、西港—光华片区、梅溪河沿岸片区改造和旧城老村改造等各功能片区的规划,对各功能片区要重点发展的产业进行科学布局,全区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

(五)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

城区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全力配合和服务好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金凤路桥于春节前全线通车,汕揭高速公路金平段征地工作顺利完成并开工建设,汕樟北路金平路段、潮汕路汽车总站路段等主干道改造竣工,海滨长廊改造工程大部分完工,海滨文化公园开工建设。集中力量创建中山路、长平路等一批城管“样板路”、“示范街”,抓好平原市场、龙眼南市场、龙眼北市场、跃进市场、乌桥市场周边环境脏乱差和占路为市的整治,受理12319城管服务投诉事项8688个,办结率达97.17%。巩固发展“创卫”成果,全面完成“创园”工作。教育继续保持优先发展。高考、中考成绩继续位居全市前列。“代转公”工作基本完成。有计划兑现教师的绩效工资。在全省率先成立寄宿制的存心特殊教育学校。聿怀中学大洋校区等一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建成使用,东厦中学北校区建设稳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5.02%,提前两年完成省提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要求。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配套设置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区人民医院续建住院大楼装修一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进入招标,并争取到中央扩大内需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甲型H1N1流感等流行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广东省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殡改火化率保持100%,年COD减排量62吨,环境考核合格,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文化体育等事业取得新进步。成立省文化共享工程金平支中心,扶持建设6个文化站、6个农家书屋。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成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太安堂”中医药文化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成“文化金平”网站,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基层社区建设得到加强。全区有120个社区工作经费达到10万元。石炮台街道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东方街道被评为“国家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石炮台和永祥街道被评为“2005-2008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镇(街道)”。全国科普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武装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人才、宗教、侨务、对台以及其他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六)民生民安工作取得新成绩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开展“南粤春暖”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7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39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038人。做好企业特困职工生活优待服务工作。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制订了《金平区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工作的实施方案》,全区享受低保救济6662户16015人,年支出低保金2527万元,人月补助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保险参保人数6.22万人,增加1965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8.2万户22.6万人,占全市参保人数的2/3;享受居民医保待遇5686人次1842万元,各项数据均列全市前茅。解决一批社会保险历史遗留问题,为602名集体企业职工办理应保未保手续,审核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1536人。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全区参合率达98.48%。在8家定点医院实行住院费用即时补偿,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对农村五保户实行零起付线,全年补偿金额1115万元,救助金16万元。开展教育扶贫工程、济困助残工程、安居工程等各项扶危济困活动,落实低保救助、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和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切实做好困难群众、老年群体、优抚群体等保障工作。

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强化。在全市率先建设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全面完成。信访量同比下降11%。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全区刑事案件立案4430宗,下降27%,“两抢”、“两盗”案件下降27.4%。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和全区性安全隐患整治专项行动,各类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一批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教育、卫生、社保、就业等民生民安支出4.8亿元,占财政收入的65.13%,“十项民心工程”顺利完成,一批关系民生民安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共支出公共医疗救助金215.1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564人次;为32户低保户和15户残疾人住房困难户重建修缮住房,为3户单亲特困户援建住房;筹资200多万元完成浔洄、陇头二个居委的村道建设;玉井、新乡等6个社区完成供水直抄到户。加大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力度,累计免费、减费救助贫困精神病人住院治疗204人次。开展清危房保安全专项行动,没有发生危旧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七)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成绩

实施驻街道城管执法中队进社区执法和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的考核、督查、通报等制度,城市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以金厦街道月季园小区为试点,探索开放式老住宅区物业化管理路子。进一步理顺集贸市场管理体制,促进农贸市场的繁荣发展。推行安全生产委托执法,把部分执法权下放街道,实现安全监管关口前移。建立区总值班室和应急指挥中心、三防应急指挥中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平台,提高协调指挥效率。加强基层司法所工作,人民调解、维护稳定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创新服务企业方法方式,成立汇天小额贷款公司,今年3月份将开始运作,多渠道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行业商会、协会发挥更好作用。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奖励激励机制,制订实施《关于扶持重点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对上市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给予奖金奖励,对为金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优质学位奖励等。加大力度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名牌学校设置分校区等形式增加优质学位,努力解决优质学位的供需矛盾。

(八)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绩

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与政协的联系,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2件、政协委员提案23件。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得到落实。加强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和行政监察,认真落实预算执行、重点投资项目、专项资金和部门主要领导离任等审计制度,注重从源头上整治腐败。强化工作责任,对区委常委(扩大)会议、区委工作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政府工作会议形成的600多项事项,实施定期检查、督办和奖罚制度,行政效能、执行力明显提升。完善行政电子监察平台行政审批系统建设,实现审批事项提速1/3,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强化培养锻炼,实行新提拔的政府部门副职、新招录的公务员到信访部门锻炼、各街道司法所长轮流到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协助开展工作的制度,有效锻炼了干部的工作能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些成绩,委、政府和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方面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各单位、解放军、武警部队,向关心和支持金平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一年加快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二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与中心城区功能还不相称。三是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很多,城市建设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财政收支压力大,可支配财力非常有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民生民安事业缺乏投入,在解决基层和群众的实际问题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向“五年大变化”迈进的关键之年。尽管我们加快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具备有利的发展条件,机遇多于挑战、积极变化胜于消极影响。一是政策环境更加有利。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省政府出台了促进粤东地区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指导意见和“三旧”改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二是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更加明晰。我们加快推进产业规划和各功能片区发展规划,确立自主创新作为引领金平未来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制订了《金平区发展现代服务业路线图》和《广东省软包装印刷设备制造产业技术路线图》,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方向更加明确。三是产业基础更加扎实。我们的科技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印刷包装、机电机械、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产业在汕头乃至粤东地区占有重要地位,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另外,我们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资源在打造宜商宜居中心城区中也独具优势。四是基础设施优势更加凸现。随着金凤路全线开通,以及汕揭高速、潮汕机场、厦深铁路等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金平作为汕头西部门户,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发展战略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五是推进工作的力度更加强大。通过全力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加强对工作落实的督查,当前全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氛围更浓厚,攻坚克难的信心更坚定,推进工作的底气更足。因此,新的一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狠抓工作落实,群策群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区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强化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提升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努力打造综合实力雄厚、科技创新领先、产业协调先进、服务功能发达、人文生态优良、宜商宜居的中心城区。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8%;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力争达到1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4%;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以内;万元GDP能耗降低2.3%。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着力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推动工业发展上新台阶

做强做大园区经济。计划投入财政资金530万元,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设施配套。配合市实施潮阳路建设;建设荣升科技园及叠金工业区牌楼,完善升平二片区步道砖铺设、路灯二期工程和荣升科技园路灯工程;继续推进园区物业管理市场化工作,力争今年下半年在岐山北工业片区实行物业管理,全面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配合市做好汕头大学对面约3000亩用地征地规划工作及莲塘工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二次开发,对闲置土地采取征收闲置费、限期建设或者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出让等强制措施,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加快中兴皮塑、永辉渔具等10多个在建、续建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国台彩印、华馨香料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加强对园区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培育发展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加大园区包装推介力度,提升园区品位和形象。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向园区集聚。

推进产业集群升级发展。以印刷包装、机电机械、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为基础,发展壮大一批规模以上企业、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知名品牌,增强带动效应,提升产业档次,加速形成特色鲜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联合舰队”企业群体,做大做强轻工装备企业联盟,积极谋划食品企业集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继续推动西陇化工、东风印刷、壮丽印刷、金刚玻璃等一批企业加快上市融资步伐,力争今年新增1至2家企业上市,区财政安排200万元奖励上市企业。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结构和布局,培育龙头企业,着力发展蔬菜、水果、水产、畜牧等特色产业和效益产业。做好健康养殖与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以牛田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的开发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牌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产业品牌,把该片区建成城市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出口加工基地。

(二)推动自主创新上新台阶

加强自主创新服务。认真编制《金平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金平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金平区“广东省省部产学研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研究出台促进政产学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专利保护工作等三项扶持政策;支持科技实力强的企业团队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产业创新联盟”、“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推进创建“广东省产学研示范区”和“广东省省部轻工机械产业技术路线图实施示范区”工作。组建金平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特派员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金平民科园人才服务基地等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完善科技公共配套服务体系。

形成自主创新合力。加强对全区各街道、各部门的科技工作考核,引导全区上下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引导企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打造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和辐射带动效应的名牌产品和创新型企业,争取新增一批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完善“柔性”引进人才的措施,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派驻企业作用,鼓励科技人员深入企业推广技术、开发产品。做好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着重扶持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和孵化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三)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新台阶

谋划服务业总体布局。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金平区发展现代服务业路线图》,加快制订相关配套建设规划,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科研、咨询中介等服务业。以金砂路、金环路、海滨路为依托,大力发展商务、信息、文化、科技等新兴服务业;在浦片区,重点发展好现代物流业、科技与商贸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其他综合服务业,融入未来的城市空港经济圈;在光华-西港片区,潮汕路、大学路两侧,推动规划建设各类专业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形成汕头乃至粤东的大型生产资料和工业品交易集散地;整合小公园、海滨路、牛田洋和桑浦山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观光功能区和绿色生态走廊。注重发展总部经济,重点引进和培育优势支柱产业的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连锁企业总部、投资性公司和上市公司。设立区名优产品展示中心。开发建设海景、滨河、新北区三大房地产板块。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一批重点商贸项目的改造、扩建、提升和盘活。中山路童装市场项目力争今年9月底前完成改造;海滨广场服装交易批发中心项目扩建工作力争有新的进展,并积极筹办首届服装节;争取市规划、园林等部门的支持,建设金砂公园周边商业区项目;尽快完成西交物流中心项目扩建工作;做好海霸王东厦路商贸城项目场地拆迁工作;加快汕樟路冷冻物流项目开工步伐;金环路服装百货商场项目争取于今年8月建成。整合旅游资源,重点包装推介牛田洋、桑浦山龙泉岩片区,积极规划筹建环牛田洋生态“绿道”,把牛田洋片区建成城市居民休闲旅游胜地。提升住宿餐饮、旅游休闲、家政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努力拓展对外贸易。调整优化外贸结构,支持自主品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扩大出口。坚持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两手抓,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及各类国内外专业展览会,开拓俄罗斯、印度、北欧和南美等国际市场。培育一批进口龙头企业,扩大外贸进口。完善与海关、商检、外汇、税务和工商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与行业商会的沟通合作,提高外经贸服务水平。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制订出台《金平区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明确全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充分发挥印刷业优势,培育一批区域性文化品牌。积极培育发展数字出版、文化传媒、互联网视听、动漫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骨干企业,做强做大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通过产业政策扶持和市场化的有序运作,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网络游戏等产业,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依托工业区内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激活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四)推动经济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招商引资积极性。面向国外、国内两个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开展经贸活动,宣传推介金平。注重与各地潮商的联系,鼓励潮商回乡投资办业。采取网上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形式,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大项目、大企业,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以我市举办广东省第六届山洽会为契机,签约引进一批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后续服务,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优化项目发展环境,以真诚服务稳住企业,增强企业增资扩产和继续发展的信心。推进中央新增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力争区人民医院住院大楼配套建设等6个项目年底前全面竣工。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申报的指导和服务,组织一批优秀项目申报国家、省、市扶持专项资金,推动传统中小工业企业强品牌、上规模、增效益。以汇天小额贷款公司为依托,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引导民营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引导个体商户组建企业,做大规模。对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贡献方面比较突出的企业,根据一定准入条件,优先提供优质学位。

强化经济运行管理。加强调查论证,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和各项重点专项规划。完善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和协税护税机制。坚持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态势,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抓好集体资产管理,继续推动企业改制,对未改制企业加强监管,确保公有资产不流失。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管理,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加强统计执法,开展第二次全国R&D(科技研究试验与发展)资源清查。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面清理无证无照经营,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传销等各类经济违法违章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推动发展环境建设上新台阶

推进城区规划。坚持规划先行,主动加强与市直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支持,推动浦片区、牛田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西港—光华片区、梅溪河沿岸片区改造和旧城老村改造等各功能片区的规划、开发和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做好牛田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前期工作,组织项目上马,推进该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科研及产业基地建设和旅游项目规划建设。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好全市空港、铁路、高速公路、环保、人防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大型工程建设。力争6月底前完成汕揭高速公路金平段拆迁工作,推动征地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中山西路、天山北路-澄海路、金新北路拓通前期准备工作;抓紧实施梅溪河左右岸应急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全面启动汕头大围拆迁工作;做好大港河右岸牛田洋至潮澄闸堤段建设、内洋排渠水系的区域性规划设计和可研环评,以及西港河右岸、四仟亩围和乌桥岛的达标加固应急工程等水利项目的建设;跟踪落实红莲池河引韩工程项目。切实做好“三防”工作。

推进旧城老村改造。用好用足用快省出台的“三旧”改造政策,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步伐,加快海滨路西延片区、新兴片区、小公园改造片区、金砂西路华坞片、中山路—汕樟路西南转角、金湖路与金新北路东北转角、杏花旅社片、泰华工业城和东厦路100号等旧改项目建设,争取新开工楼房40 幢 48万多平方米,竣工新楼23 幢16万多平方米。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创新管理模式,完善12319城管热线服务平台工作机制,加强督查考核,促进各街道、各相关部门履行城管工作职责。在巩固提升第一、二批示范路创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管示范路”、“路段层级化”管理;引入市场运作模式,大力推动开放式住宅小区实行物业化管理;逐步推进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管养和环卫作业市场化、集贸市场管理运营市场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强化环境污染整治,狠抓节能减排和水资源保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引导企业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动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重要领域的发展。强化土地监管,抓好违法违规用地的整改、处置工作。加快对废旧厂房的改造和功能转化,引导企业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化、优质化和法制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巩固发展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省级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成果。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巩固殡葬改革成果,确保火化率100%。加强生态林保护和森林防火工作。开展节能宣传培训和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

(六)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上新台阶

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认真实施《汕头市金平区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关于汕头市金平区学校布局调整和校舍建设五年规划纲要》,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巩固提高“普九”和“普高”成果。加快金平职教中心和东厦中学北校区、汕头九中、第十二中学、金禧中学等学校改扩建工作进度,将第十六中学并入第二中学,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努力推进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加快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和校安工程建设。

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医院的规划调整,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工作成果,今年争取2-3个区属医院与驻区大医院建立专科合作关系。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社区倾斜,努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整合资源,精心策划,链接辖区内各种具备潮汕特色的文化资源,利用金平的自然资源、特色饮食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的人文优势,推出各种旅游项目,举办各类文化宣传活动,在更高层面上打造“文化金平”新形象。

加大公共体育事业发展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投入,推进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学校等公共体育设施对社会的开放力度,逐步推动湿地、广场、绿地等景观体育的布局和建设,重视社区体育工作,增强城市体育健身服务功能。继续举办“金味杯”万人登山活动、职工体育运动会、全民健身月等一系列群众性活动,促进全民健身,增强群众体质和生活质素。

推进街道社区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发展。增强街道和社区的工作经费保障,计划增加财政投入211万元,使全区166个社区年工作经费全部达到10万元;增加街道专项工作经费250万元,推进城区管理工作上新水平。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区建设。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重视和做好妇女儿童、武装、“双拥”、宗教、对台、外事、侨务、商会、文物、地方志、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发展等工作。

(七)推动民生民安改善上新台阶

落实各项惠民措施。始终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好为民办实事“十项民心工程”。关注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重点解决好为困难家庭援建修缮住房、捐资助学、落实全民医保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加大力度推进涉农社区水改工作,力争完成21个涉农社区供水直抄到户的目标任务。争取启动区福利院扩建工程。抓好区慈善总会换届工作,整合社会福利慈善资源,把区内各类福利慈善机构纳入常态管理。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上半年完成区劳动保障综合大楼装修工程并投入使用,完善配套建设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大厅及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拓展职业培训范围,推进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等各项培训工程,不断扩大就业,支持帮助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维护安定和谐社会局面。进一步完善区、街两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加大对“两抢”、“两盗”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继续实行领导包案落实维稳信访责任制,切实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提高信访案件的办理效率,确保不出现进京到省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和消防安全责任,加强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燃气销售点的监管和整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疾病预防控制等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八)推动政府自身建设上新台阶

提高政府民主决策能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高效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加大公务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提高公务员队伍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提升政府行政执行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继续落实挂钩联系制度,狠抓落实,增强工作实效。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奖罚分明的考核体系,继续实施“两令一书”工作机制推进电子政务和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加大工作交办、催办、督办、查办力度,全面提高办事效率,确保上级精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营造公开、公平、优化、快捷的政务环境,打造“落实型”政府。

加强政府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廉洁政府。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效能监察,强化审计监督力度,严格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管理,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规范区级转移支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向基层和困难群众倾斜。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进一步加强基层各项政务公开制度的落实

各位代表,当前,金平区经济升温、社会进步的良好态势已经呈现。肩负使命,我们责任重大,面向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决心,昂扬奋发的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_-_-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金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