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2-03-15 10:53
  • 来源: 汕头金平财政网
  • 发布机构: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3月7日在汕头市金平区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金平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金平”这个核心,贯彻落实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群策群力,奋力拼搏,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顺利完成区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全区呈现经济提速、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区完成生产总值300.51亿元,比增1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2亿元,比增20.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8.77亿元,比增19.6%。科技创新在工业优化升级中的核心推动作用日益突出,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组织管理优秀组织奖”,被认定为“广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广东省轻工装备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园区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集聚效应得到增强。成立粤东首个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实施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上市融资等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做强做大。西陇化工成功上市,东风印刷通过证监会审核,上市企业达到5家。完成批零销售额和住宿餐饮营业额634.22亿元,比增20.5%。传统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33个现代服务业发展路线图实施项目中,有30个项目已经完成预期目标,温州商会“366购物商城”建成开业,广厦城市综合体项目奠基建设;总部经济取得新进展,新华都、德邦物流、新大众购物中心等企业均在我区建立区域或企业总部。内外需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比增24.6%。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5.37亿元,比增10.1%。大力发展牛田洋水产养殖等特色效益产业,农业总产值4.6亿元,比增4.3%。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50亿元,比增68.1%;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纳税大户由2010年的309家到去年已增至377家。

  (二)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根据市对金平打造城市行政、商贸消费、科教文化、医疗卫生“四个中心”的定位,制定了全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四个中心”建设方案,更好地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为金平新一轮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完成对西片区“二城二区五组团”概念性规划,积极推动“西部生态新城”的招商开发。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约2.4万亩。协助市完成旧城区西片、汕头大学南侧、金凤半岛、西港—光华、梅溪河沿岸、桑浦山龙泉岩和乌桥岛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创新城乡结合部规划模式,编制岐山片区发展规划,以岐山街道沟湖社区为试点,建设新型样板社区,推进名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宜居环境得到改善。有效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顺利通过“创卫”、“创文”、“创模”检查。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事权下放;以乌桥岛为试点,探索环卫市场化运作。“三旧”改造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辖区部分道路破损路段和蓬州桥、大场桥、存心桥等危桥得到改造维护,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在全市首创“民安社区”,实行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网格化”,全区已创建122个,经验做法得到市委的肯定和推广。完善区、街、居(企业)三级综治维稳平台,率先在全市成立诉前联调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诉前联调工作室被评为省先进单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监控探头2.5万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案件立案3548宗,同比下降15.6%,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实施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个十百千万”工程,人口与计生工作取得新成绩,获得“2011年度全省人口计生宣教创新项目奖”、“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石炮台街道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乡级先进单位”,海安街道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称号。殡葬火化率保持100%。狠抓节能减排,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查处和饮用水源的保护,辖区整体生态环境良好。

  (四)民生事业长足进步。教育保持优先发展,年度新增教育投入达3600万元,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快,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建设达标率已达到61%以上。东厦中学北校区去年秋季实现招生,高中教育规模得到扩大,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9%。高考、中考成绩保持在全市前列。职业教育稳步推进,启动金平职校新校区建设。医疗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金平太安医院、区中医医院建设顺利推进,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个。文化工作取得新进展,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区文化馆、图书馆、街道综合文化站升级达标工作进一步落实,红色交通站、永平酒楼等革命、文化旧址的修缮工作正抓紧筹备。去年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良好,社保、就业、帮扶、慈善等民生保障工作不断推进。全区参加各类职业培训5.4万人次,增加就业1.4万人;为辖区特困残疾人家庭、精神病患者提供补助和救治,建成存心康园工疗中心、鮀江街道康园工疗中心;共有29个涉农社区完成供水直抄到户改造工程;以深入开展“妇女民生直通车”项目为载体,提升了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和服务水平;做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全区81户贫困户已有26户实现脱贫。

  此外,科普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人民武装建设扎实推进,获得“广东省双拥模范区”称号,区人武部被评为省级先进人武部。安全生产、企业改制、水利、工青妇、侨联、文联、人防、审计、人才、宗教、体育、方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五)依法行政扎实推进。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5件、意见建议24件和政协提案54件。组织法律专干到信访中心接访,确保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畅通表达和有效解决。扎实开展“阳光政府”建设,规范行政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督力度,重点组织对公安、工商等8个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区卫生医疗机构进行政风行风评议。坚持“两令一书”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效能监察,提升行政执行力。落实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公正司法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法治意识逐步增强。顺利完成区政府班子换届,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营造了开拓创新、执法守法、风清气正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区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凝聚了全区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各单位、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金平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结构不太合理,经济总量和质量有待提升。工业发展方式尚未真正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总体内生增长动力不强,质量和效益还有提升的空间。我区去年第三产业比重虽然达到50.8%,但存在产业层次偏低,高端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的问题,与金平作为区域中心城区的定位不相符。二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由于财税分成体制的原因,区级财税得益率一直偏低,区级财力薄弱,加上近年来我区有部分企业因为自身发展而外迁,造成税源流失,以及我区逐年加大民生事业的投入,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三是社会管理服务任务繁重。金平作为汕头的老市区,集中了大量的弱势群体和大量的危旧房屋,市政设施老化严重,特别是汕头门户西移后人流更加密集,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综治维稳等各项社会管理任务重、压力大。四是政府职能转变比较缓慢。金平区各项工作都比较规范,反过来又容易形成传统思维定势,部分干部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意识不强,思想观念、精神状态难以适应特区扩围的需要,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担当,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区打造幸福汕头示范区的关键之年。纵观国内外形势:世界经济形势调整回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省进一步加大对粤东地区的扶持力度,粤东被确定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我市建设幸福汕头、推进大特区城市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我区自身情况看:新潮汕机场、汕揭梅高速公路和厦深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金平作为汕头城市西部门户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产业、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资源优势日益凸显,“西部生态新城”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为重要的是,我区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区上下干事创业谋发展的劲头十足,形成了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当然,区域竞相发展的态势更加逼人,我们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非常繁重。但总的来说,机遇仍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群策群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区委三届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幸福金平为目标,以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社会建设管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努力打造幸福汕头的示范区。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力争达到22.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外贸出口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0%;农业总产值增长3.5%;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市下达的控制目标任务。

  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全区各级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创先争优,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加快完善城乡规划建设,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推进“西部生态新城”规划建设。“西部生态新城”是我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增长极,要创新发展模式,将其规划打造成集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宜居社区、国际湿地保护区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区。成立“西部生态新城”管委会,负责推进各项开发建设具体工作。聘请高水平的专业机构,做好高端、前瞻性的“西部生态新城”规划,依托汕头大学,充分发挥连接潮汕机场、厦深高铁站的优势,明确产业定位,突出产业特色:在鮀莲街道军基路中段,以“三资融合”方式,筹建金平生态科技园,重点发展生态科技产业;将莲塘物流园区建成空港物流园区,重点发展高端物流业;将莲塘工业区和叠金工业区建成新材料、生物制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将汕大南侧片区建成“智慧新城”,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将金凤半岛建成集商务、公共活动和居住于一体的高尚社区。积极衔接城市投资债券项目,抓紧引进战略投资者,尽快启动金凤西路项目建设和土地储备运营开发。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坚持保护继承和建设并重的原则,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积极主动跟市有关部门沟通衔接,抓紧配合市规划好以小公园为轴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力争今年9月份前完成对该片区的规划调整。探索设立历史文化发展基金等新模式,积极寻找有实力、对潮汕有感情的战略合作伙伴对该片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争取上半年配合市完成涉及海关钟楼的规划调整,下半年全面启动老港区改造。加快红色交通站、潮人码头历史文化公园和丘逢甲岭东同文学堂建设进度。抓住中山公园免费开放人流增加的契机,规划打造以中山公园为中心,涵盖周边大埔会馆、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署旧址、老妈宫等旅游资源和中山布市、中山服装市场、同益童装市场等商贸资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商贸区。研究出台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与旅游、商贸、餐饮相结合这一新业态发展的扶持政策,从税费减免等方面鼓励扶持,吸引人气,建成集旅游观光、饮食购物、休闲消费的新历史文化景观旅游点。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老相片、老图片、老资料进行全面摸查,登记造册、整理,进一步丰富“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内容。加紧实施礐石大桥两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整饰美化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标识系统,逐步改变西片区城市破旧面貌。

  提升工业园区整体规划建设。立足金平发展现实,充分衔接好“西部生态新城”规划和全市产业规划,做好金平工业园区的整体规划,明晰各片区的产业定位和功能布局。通过设立园区准入标准、减免企业费用等措施,调整产业分布,引导同类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形成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配套完备的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已建成园区的二次开发,对园区现有企业进行摸查清理,对未上规模的企业,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扶持,促进其做强做大,另一方面,对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产能落后的低端产业企业,探索建立“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为引进高端产业项目争取更多的土地资源;组织清理盘活园区闲置土地,引导和鼓励企业改造厂房,提高容积率,切实提升园区土地产出效益。逐步完善各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收回复绿被占用的绿化带,还绿于园。同时,对园区周边集体用地一并整合和产业规划,配套服务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园区档次。

  加快“三旧”改造规划建设。坚持“成片规划、分步实施”的理念,将“三旧”改造与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一并考虑、一并规划。会同市相关部门,研究形成西片旧城区的整体规划思路。抓紧时间完成“三旧”改造中各类历史用地完善手续的办理,用足用好“三旧”改造优惠政策,加速推进城区“优二进三”。通过改造盘活建设用地,拓展发展空间。切实做好未改造片区的前期准备,争取今年上半年完成乌桥岛片区基本情况的摸查工作。

  抓好新型社区规划建设。加强城乡统筹,创新城乡建设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新型社区规划。开展村居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年底前覆盖所有社区。进一步完善岐山片区规划,争取年中通过市规委会的审批。重点推进岐山沟湖新型样板社区示范点的建设,今年确保完成沟湖示范点建设的各项前期基础工作,力争将沟湖社区建设成为名村和全市城乡一体化新型社区的示范点。

  (二)强化引导扶持和规范管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建设“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为引擎,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按照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充分发挥轻工装备研究院、光华科技电子化学品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的作用,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加快建设省地共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金平民科园人才培训基地、食品安全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平台、中国扬琴技术研发中心南方基地、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服务。加大进口贴息政策的宣传力度,支持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装备的进口。研究出台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助办法,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今年力争建成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外贸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展览会及经贸活动,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做强做大外贸进出口。大力发展现代效益农业,培育华勋、龙盛、瑞源等一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加快发展高端产业。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发挥中心城区商贸繁荣、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进一步调整商业网点布局,着力推动传统商贸、餐饮、物流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整合、做大辖区物流、机动车、工业生产资料等12个专业市场,提升规模和档次。探索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广厦、金凤、大洋城市综合体建设,确保广厦城市综合体一季度动工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汕头大学南侧3100亩土地规划,建设集总部经济和研发园区于一体的“智慧新城”,把本区上市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总部留在金平,并积极引进银行、保险、酒店、现代物流、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高端服务业。研究利用中央、省、市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争取扶持资金,强化投资引导,依托金刚玻璃、西陇化工、光华科技等重点企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以提升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为契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轻工装备联盟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现有行业商(协)会的积极作用,逐步引导印刷包装、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组建企业联盟、产品联盟、标准联盟,探索产业集聚发展的“金平模式”。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本地民资和海内外潮商“三种资源”参与产业发展。加快金润环保包装合成纸、金刚玻璃太阳能光伏、西陇化工化学试剂替代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引导相关企业集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通过园区配套共建、资源共享、污染共治,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

  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支持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增资扩产、品牌培育和上市融资。对不同企业实施分类指导,政策扶持。对优势企业,充分利用省、市扶持优势企业发展的政策并出台配套措施,推动企业与“三种资源”合作,扶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源更多地向优势企业集中;对已上市企业,积极引导其在我区增资扩产;对有上市意向的企业,特别是进入上市成熟期的华兴冶金、光华科技、金发拉比等企业,落实好跟踪服务,争取今年有2-3家上市;研究出台中、小、微企业扶持措施,想方设法帮助个体工商户向企业转化,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是全区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要全力推进,增强发展后劲。争取尽快启动金凤西路连接机场快速干道、潮阳路、金环西路西港河桥建设,打通工业园区的快捷通道;积极争取市的支持,做好中山西路、西堤路建设,争取尽快启动澄海路建设,完善西片区的交通路网;创造条件续建金新路等一批区内主干道、断头路的拓通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汕头大围、金平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金平中医院、太安医院等一批涉及基础设施、民生民安和现代产业项目。

  强化经济运行管理。把全年经济任务目标分解到月,每月召开一次经济分析会,分析情况,解决问题,确保当月任务当月完成。落实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挂钩领导、各街道、各部门要经常走访企业,主动关心帮助企业,重点解决企业在融资、用地和手续办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快企业改制,强化集体资产管理,确保公有资产保值增值。组建全区资产运营平台,对分散的资产特别是土地等优质资产进行清理、整合、盘活,选派专业人员进行资产运作,增加财政收入。坚持“以清理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的原则,加大经济户口清理和统计执法力度,强化各类市场主体经营管理。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挖掘培植税源,强化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对房产税、资源税、印花税等税种的征管效能,挖掘税费增长点。扎实开展 “三打两建”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等扰乱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传销、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管理,打造和谐宜居中心城区

  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心下移。进一步强化街道、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结合简政强街事权改革,逐步理顺区、街、居权责关系。着力化解基层责、权、利不相称这一突出矛盾,最大限度把人、财、物、事下放到街道一级,有效调动基层的工作主动性。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思路,今年要在老市区选择若干街道作为试点,积极探索在街道组建“三中心一队伍”,即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社区综合管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队伍。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尝试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一些职能转由社会组织来承担,解决社区承担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务,实现政府花钱养人转变为花钱办事。积极争取一部分项目列入市第一批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目录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

  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大力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建立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新机制,制定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扶持或鼓励性政策,简化程序,放宽准入限制,降低登记门槛。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群众生活类社会组织,探索、引导让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养老服务、扶贫济困、社区交通等公共服务。

  推进城市管理创新。总结创建“民安社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力争今年内所有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不断丰富完善“民安社区”创建内涵,把“民安社区”的创建逐步提升为“幸福社区”的创建。继续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事权下放,逐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区、街、居各级城市管理职责,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街道、社区的正常运转能力,进一步调动基层积极性。继续推行环卫体制改革,认真总结乌桥岛环卫作业市场化试点改革经验,逐步扩大市场化作业范围,推行环卫作业“一边倒”模式,积极探索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新举措。探索将部分主干道的保洁工作,通过向社会公开竞聘,由有资质的企业承包管理,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不断完善城乡结合部和涉农社区生活垃圾处置的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现涉农社区垃圾日产日清。

  推进城乡环境生态建设。继续做好创文、创模、创卫工作,毫不松懈地抓好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结合开展千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重点对全区主干道特别是潮汕路、大学路、大华路沿途的路牌路标、住宅楼阳台纱网等脏乱现象进行一次集中大清理,对46个涉农社区生活垃圾脏乱、生活污水乱排放进行全面整治。大力推进宜居社区和名镇名村创建活动,今年要创建新辽、沟湖2个名村。配合市做好属地绿化、属地管理工作,协调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推进我区绿道网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力争年底前“牛田洋”绿道建成使用。主动与市有关部门协商,在桑浦山一带规划建设旅游文化景观带。注重环境保护,倡导低碳生活,抓好节能减排,培养低碳环保的文明理念。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实施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个十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推进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工作,在全区开展评选“十佳幸福家庭”和“十佳女孩”活动,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进一步推进殡改工作,确保火化率100%。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三打”、扫黑除恶、禁毒、反邪教等专项行动,加大打私和打击“两抢两盗”力度。加快推进全区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健全维稳信访工作机制,加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站)建设,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处置群体性事件和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能力。全面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落实,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开展校园安全和校车安全整治工作,强化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和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全力维护我区社会稳定。

  (四)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待遇核发和基金管理等基础性经办工作。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力争年底前实现全民医保。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多形式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化解劳资纠纷,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总结、推广金厦街道百合社区试点社区养老服务的成功经验,探索各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做好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经常性社会捐助和社会帮扶工作。建立低保边缘家庭救助机制和特殊困难人员临时救助机制。加大残疾人帮扶力度,筹建2个街道社区康园工疗中心。抓好农村扶贫工作,确保年底前全区8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鼓励社会组织、慈善团体参与投入民生事业,探索成立慈善公益基金,积极开展慈善捐赠活动。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完善学校办学的硬件设施,加大对涉农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投入,促进各学校均衡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发展,确保完成华坞小学等8所学校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建设,到2013年底全区公办中小学校要100%建成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提升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推进聿怀中学国际部建设,探索国际化办学路子。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禧中学教学楼扩建等项目的建设。积极发展新型职业教育,全力推进金平职校新校区建设,力争4月前动工建设。规范发展学前教育,逐步将闲置校舍、富余校舍用来举办幼儿园或学前教育。创新办学思路,推进学区教育联合体建设,力争今年内建成1-2个学校发展共同体,研究与汕头大学联合办好汕大附中、附小,增加优质学位,解决汕大教职工子女和西片区学生入学问题。统筹规划区域特色学校发展,建设更多的特长生培育学校,继续办好存心学校,巩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努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

  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全面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7家医疗机构继续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探索与市级医院多种合作机制,推进妇幼保健院与市中心医院联合创建儿科住院部等项目建设,引导各医院发展特色专科。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探索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新路,创新运作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整合优质卫生资源,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年底前再建成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快区中医医院和金平太安医院建设步伐,缓解金平西片区、北片区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加大卫生监督力度,规范医疗市场秩序。

  发展文化等各项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街道和社区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以创建文明区为载体,广泛开展自娱自乐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挖掘和传承老埠文化,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机制,推进文物保护基础工作。落实《金平区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推进潮汕路印刷包装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印刷包装等传统文化产业。充分利用金平产学研的科技优势,支持从事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重视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建设幸福金平。积极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区建设,切实做好人民武装、人防、工青妇、“双拥”、人才、商会、方志、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发展等工作。

  (五)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积极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1、实施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重点做好涉农街道垃圾袋装收集、转运和处理试点工作,添置垃圾运输车辆增加对涉农社区的垃圾转运车次,进一步深化环卫体制改革,提高环卫保洁质量,加大力度整治通往礐石大桥和潮汕机场沿途道路环境卫生。

  2、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投入1500万元全面落实区公办中小学校教师住房公积金缴存工作,投入2200万元提高区公办中小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加大投入,稳步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水平,确保两相当。

  3、缓解群众“出行难”问题。投入220万元解决民生路等道路破损及“水浸街”问题。

  4、全面构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投入750万元,加强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

  5、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1000万元,推动以企业为主体解决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问题,为95户困难群体实施住房改造工程。

  6、进一步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启动金平区中医医院易地改造建设项目,投入400万元建设金平区中医医院急救站;建立区级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

  7、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整治工程。投入200万元,对莲塘片区农田保护区1100亩农田实施标准化整治,为鮀江街道举登社区居委会配套建设机耕路,修建桑浦山铁林寺、雷达站片区山林防火蓄水池及水泵。

  8、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投入400多万元为辖区特困残疾人家庭、精神病患者提供扶助和救治;发动社会各界、慈善团体资助辖区贫困人群;继续实施孤儿教养扶助项目。

  9、建设和开放一批文体设施。推进鮀莲、光华、广厦等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室的提升建设;修建2个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推行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开埠文化陈列馆免费开放以及涉农片区学校周末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10、打造“名村名镇”示范点。以沟湖、新辽社区作为启动点,投入400万元,打造市级基层建设和社会管理型社区。

  (六)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执行力,构建法治服务廉洁政府

  提高民主决策能力。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行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加强决策法律审查和规范性文件管理,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营造知法、守法、依法的社会氛围。

  建设廉洁务实政府。坚持实施“两令一书”工作机制,完善电子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行政效能督查,严肃问责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执行力。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政务公开,优化办事流程,规范行政行为。加大力度推进涉农社区、经联社的居(村)务公开,加强资产、资金、资源管理,推动“居(村)账街管”工作。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工作。结合开展“三打两建”和“四治”专项行动,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形成廉洁高效、干事创业良好政风。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崭新的风貌,更加昂扬的姿态,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幸福金平、打造幸福汕头示范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_-_-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金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