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3-03-12 10:01
  • 来源: 汕头金平财政网
  • 发布机构: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3年2月27日在汕头市金平区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金平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 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金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新一届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理清思路,奋力拼搏,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1.09亿元,比增8.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亿元,比增10.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1.81亿元,比增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21亿元,比增16.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1.7亿元,比增42.2%;农业总产值5.06亿元,比增5.6%;出口总额69726万美元,比增4.4%;建筑业总产值100.20亿元,比增17.4%;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城区扩容提质取得新进展。坚持可持续和城乡统筹发展,一手抓新城区规划建设,一手抓旧城区整体改造,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全力推动汕头西部智慧生态新城规划建设。切实担负起新城规划建设的主体责任,突出智慧、绿色、生态、产业、人文特色,力求将新城建设成为依托汕头大学,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国际湿地保护区为一体的智慧新城示范区;积极与有实力的央企等战略投资者洽谈,完成了合作开发的有关前期工作。旧城规划改造步伐加快。坚持“成片规划、分步实施”的理念,统筹编制光华—西港片区等12个改造项目规划草案。已列入市2012年度“三旧”改造计划有38宗,面积2000多亩。园区整体功能进一步优化。委托汕头大学对金平工业园区的产业升级进行规划,明晰各片区的功能和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中、功能集聚、用地集约。推进新型社区规划建设,46个涉农社区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投入3000多万元开展千村环境卫生整治。投入1607万元建设农村道路里程20.02公里。投入1500万元修缮改造725米以下市政道路和22条内街小巷,进一步改善了城区环境。    

(二)产业转型升级呈现新态势。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59.2%。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出台金平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广厦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步伐加快。产业平台有效拓展,柏亚塑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项目被批准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项目,中国物流信息交易平台潮汕中心站落户我区。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东风印刷成功上市,全区上市企业达到5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核心推动作用,深化“产学研政资”合作,我区被认定为“广东省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培育示范区”,与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40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设立粤东第一个院士工作站,“广东轻工机械(汕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被认定为2012年第一批广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争取市级以上科研创新经费6000多万元,居全市首位,有力支撑产业的发展。全区申报各类科技项目、获科技奖、专利奖的数量等重要指标继续保持在粤东地区的前列。现代效益农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培育壮大。全区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2家,渔业龙头企业9家,我区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全市海洋经济的一大亮点。    

(三)发展后劲实现新提升。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年完成市重点项目投资8.08亿元,区重点项目投资8.2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在全市率先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季活动,集中开工项目32个,总投资额超27亿元。内外需不断扩大。积极组织优质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第112届广交会、马来西亚国际食品包装橡塑展览会等国内外各类展览,有效开拓国内外市场;出台《扶持重点进口企业的措施》,支持外贸进口贸易做强做大。新增进出口经营主体34家。成功促成华鹰、美联公司、亚太贸易公司与境外合作伙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与义乌小商品城、奥特莱斯等洽谈合作步伐。区属公有企业改制步伐加快,完成汕茂石油气公司等4家企业的改制工作。    

(四)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金融创新成效凸显,辖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组建区金融工作局,引进玖玖基金、中信证券、汇丰银行、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等一批金融机构落户我区,与建行、交行汕头分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分别授信我区中小企业50亿元,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协助企业申报中央、省、市各类专项扶持资金10943万元,服务企业做强做大。成立金财投资公司,规范资产运营管理,有效盘活资产。去年我区被省政府授予区级金融稳定奖。切实开展“三打两建”专项行动,“三打”专项行动在破获大案要案、查获案件质量、查办重点人物、摸排线索数量、启动责任倒查等方面皆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被评为省“‘三打’专项行动先进集体”;“两建”工作有效推进,规划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在全市率先成立金平区信用协会,率先设立2个知识产权保护联盟、1个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站和2个街道维权援助工作联络站,4家企业获得市十大诚信企业称号。    

(五)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围绕“简政、放权、服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的有效途径。积极争取理顺市与区的体制关系,市委、市政府已同意调整市与我区的财政分配机制,预计每年区财政可增加转移支付收入1.5亿元。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保障规则公平、机会公平和权利公平,出台《金平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社区工作人员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坚持基层社会管理事权“一边倒”的原则,最大限度把人、财、物、事下放到基层街道一级,提高基层积极性和自身运转能力。创新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区城管环卫部门与街道的管理职责和工作关系。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制定出台了《金平区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实施方案》,去年全区新增社会组织529个,区机电商会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切实履行民政部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省民政厅加强基层民政公共服务能力试点单位的职责,民政工作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年教育总投入6.54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投入5.49亿元,占全区民生支出的46.21%。投入2200万元提高公办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完成聿怀中学大洋校区续建工程和金禧中学教学楼扩建项目,新增学位720个;金平职校新校区开工建设;引进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成立聿怀实验学校;成立金平区教育发展促进会,筹集教育发展资金1397万元;高考、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各区县前列。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达到19家;建立区级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7家区属医院与市级医院建立多种合作机制,区妇幼保健院与市中心医院联合建设儿科住院部项目已竣工;区中医医院易址建设顺利推进,获得中央专项扶持资金1500万元。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建成广厦、光华等3个街道的社区文化站,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开埠文化陈列馆实现对外免费开放。开埠文化陈列馆荣获“汕头市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先进单位”、“汕头市文明窗口”,通过广东省达标博物馆的验收,并接受国家三级博物馆的评估。成立金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裕虹钉金绣传承中心和东墩传统文化交流中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不断推进,百合园社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人口与计生工作取得新成绩,被评为“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是汕头市首个荣获此殊荣的区(县)。殡葬火化率保持100%。汕头大围建设顺利推进,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顺利完成文明区各项创建工作,被评为汕头市文明区。    

人民武装、人防、审计、宗教、体育、方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七)民生民安保障实现新改善。去年全区民生支出达11.8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34%,比2011年提高5.23个百分点。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区办的10件民生实事和各街道办的5件民生实事得到较好落实,一批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完成市下达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和高技能人才入户城镇任务,就业、养老、助残、慈善、帮扶等民生保障工作不断推进。全年新增就业15189人,石炮台街道人社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海安、金厦、乌桥等街道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全年发放临时救助金74万元;扎实做好保障性住房工作,建成124套公共租赁住房,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建设任务,完成16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工程;为247人次的特殊困难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住院治疗救助服务,建成大华、金厦街道残疾人社区康园工疗中心;区81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党的十八大、省党代会、市“两会”期间实现“零上访”;全年接报刑事警情数量同比下降27.2%,查破各类刑事案件数量同比上升66.6%,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数量同比上升16%;安全生产事故指标控制在市下达的范围之内,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八)法治阳光政府建设有新进步。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件、意见建议23充分发挥政协的和智之力、和事之力、和人之力,办理政协提案21件;成立汕头市金平发展促进会,举办金平发展战略论坛,为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献计出力。推进依法治区,荣获“广东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被等额推荐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积极探索法治文化建设,联手中国政法大学成立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文化(汕头)研究院。扎实开展涉农社区“三资”清理监管工作,推行“村账街理”,推动村务决策民主化,逐步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扎实开展“阳光政府”建设和“治贪、治庸、治懒、治散”专项整治行动,行政效能和政务环境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金平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各单位、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金平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照发展的形势、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我们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总量偏小、效益较低,内生动力不强、后劲不足,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公共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危房众多,环卫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残疾人、低保户、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集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民生福祉任务十分繁重;历史欠账过多,人员包袱过大,财政负担过重,“吃饭”财政的被动局面仍没有根本性改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发展的活力、创新的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我们必须直面人民群众的期待,正视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勇于担当,积极改进,切实解决。    

二、201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世界经济总体仍将保持低速增长;国内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在短期内必然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已经出现复苏迹象,国内经济面总体向好;省委明确提出要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对粤东地区的扶持力度;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美丽幸福汕头的战略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作为粤东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市委、市政府对金平的发展寄予厚望,随着汕头交通枢纽的西移,尤其是西部智慧生态新城作为全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组团,成为全市未来发展的新热土,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难得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锐意进取,勇于担当,凝心聚力推动金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区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加快发展调结构,以人为本惠民生,深化改革添活力,转变作风抓落实,牢牢把握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结构的主基调,稳中求快,快中求好,全力推动建设美丽幸福汕头示范区上新台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外贸出口增长10.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0.0%;农业总产值增长3.5%;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市下达的控制目标任务。    

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全区各级各职能部门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工作作风狠抓各项任务落实,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    

加快汕头西部智慧生态新城建设步伐。继续做好新城建设前期各项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跟踪落实新城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合作主体招标工作方案、招标文件和合作协议,深入与有实力的央企等战略投资者洽谈,争取新的突破。尽快启动土地一级开发和周边区域急需建设的金凤西路、金环西路、金砂西路等路网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把新城打造成为集总部经济、研发园区、高端服务业于一体的产业聚集洼地。    

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工业设计、卫生文教、文化创意等现代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力争现代服务业真正成为我区的主导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第三产业占比提升到70%以上。加快推进汽车总站服装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的提升发展。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各类机构,引导帮促更多金融企业落户协华大厦及周边,力争把协华大厦及周边打造成金融集聚区探索建立金平电子商务平台,推动电子商务和金融业、物流业融合发展,争取建设期货交割仓和交易结算中心,建设现代物流商务城。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的核心推动作用。做强做大“院士工作站”、“轻工装备研究院”、“安全食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平台”、“电子化学品育成中心”、“民科园人才服务基地”、“中国扬琴技术研发中心南方基地”等科技研发服务平台。推进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启动知识产权特派员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百所千企知识产权服务对接工程”工作,大力培植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专利产出大户,力争推荐1-2家优秀企业申报省优势和示范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实施《金平区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各种有效途径,促进科技、金融、产业的有效融合。    

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坚持联盟集聚、抱团发展的理念,完善和落实工业园区转型升级规划,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尽快启动轻工装备制造、包装印刷、食品、精细化工等4个特色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新材料、医药产业的特色园区建设。落实具体措施支持轻工机械联盟做强做大,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引导和支持传统特色产业企业组建产业联盟乃至标准联盟,力争今年再组建若干新的产业联盟;支持各特色行业联盟能更多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争取更多的行业话语权。推进园区二次开发和企业增资扩产,对工业区内在建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加快对园区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清理盘活,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改造厂房,提高容积率,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继续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启动升平第二工业区文体活动中心建设。争取市支持尽快启动规划建设月浦工业区。加大力度鼓励和扶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知名展会,推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推动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加快特色农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建筑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扶持1-2家企业晋升资质,壮大建筑业实力。    

(二)着力加强经济管理服务    

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完善各类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加快改革、转型发展、增资扩产、上市融资。特别是做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的引导服务、扶持工作,促进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和自主创新等模式进行技术升级。积极协调推动政银企合作,加大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继续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目前全区共有6家企业上报证监会等待审批上市,还有2家企业进入辅导期,争取今年有2-3家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金平板块”。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引导个体工商户向企业转化。推进区属公有企业改革,尝试把固定资产推向市场挂牌竞拍,防止公有资产流失,引导企业更好发展。积极“走出去”,加强招商引资,拓展内外需市场,进一步增强金平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健全“三打两建”长效机制,深入打击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等扰乱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传销、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强化经济运行管理。坚持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严格落实经济发展考核责任制,细化目标倒逼方案,加大督查力度,层层落实经济发展责任。今年起将各经济部门列为考核单位,要及早把全年经济任务目标细化分解,落实责任、严格奖惩,以时间倒逼进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严格统计执法检查,促使企业积极如实联网直报经济数据。深入开展经济户口清理工作,新培植一批限额以上和规模以上的企业。严格税收征管,加强协税护税,杜绝偷税漏税,完善非税收入管理;盘活公有资产,促进增值增收,确保税收财政收入稳步提高。    

(三)着力优化城区发展环境    

推进市政设施和城区改造建设。借助今年市开展交通设施大会战的契机,协调市有关部门,加快打通“断头路”、修缮破损路、拓宽“瓶颈路”。按照轻重缓急、分类实施的原则,推进辖区25米以下未建及破损严重道路的建设和修缮;全面提升水利建设水平,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汕头大围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力争今年上半年完成内洋南总干整治项目立项和设计工作,下半年开工建设。继续开展“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加快推进月浦、北墩等4座垃圾压缩站建设,抓好涉农社区道路改造建设,实现涉农社区生活垃圾袋装化。抓紧实施礐石大桥出入口及西堤路两侧建筑“穿衣戴帽”工程建设,逐步改善城区面貌。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坚持将“三旧”改造同推进城区功能布局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大力推进西港光华片区、乌桥岛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全面完成“杏花旅社片”、“浮东村改造工程(一期之七)”、“下涂坪片二期”三个旧城区改造项目。    

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快建设牛田洋湿地生态公园,深入实施桑浦山龙泉岩片区规划建设,打造辐射汕潮揭三市的生态人文景观旅游区。扎实开展“绿满家园”行动,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突出抓好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精心选择树种,多种树、种好树,努力构筑生态屏障。今年财政预算计划投入资金1000万元,争取引导社会资金超过6000万元投入“绿满家园”行动。深化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积极扶持清洁低碳生产,推广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节能水平。强化产业聚集区集中供热、供水、供电和污染物集中控制与处理,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强化对鮀济河等重点河段、重要区域的综合整治,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坚决遏制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提高人民群众环保素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幸福家庭促进工程,继续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    

(四)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扎实推进教育强区建设。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保持教育事业高位发展的良好态势,着力构筑粤东教育高地。促进学前教育普惠规范发展,盘活、利用现有校舍资源举办公办学前教育,努力提升公办性质幼儿园比例,规范化幼儿园评估达标率达到50%以上;突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达标率要达到100%;巩固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保持在90%以上,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省教育强区评估验收的各项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推动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加快推进金平职校新校区建设,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吸引企业进校办学,积极探索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的新路子;做好存心学校校区搬迁工作,完善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造力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突出抓好涉农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服务中心的建设,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探索与市级医院建立多种合作机制,大力发展特色专科,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互补共享。加快推进区中医医院新址改造建设项目。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巩固发展打击非法行医成果,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以实施永平路保护性开发为示范,推动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育活化,加大对汕头开埠陈列馆的提升和宣传力度,加快推进永平酒楼等人文建筑的修缮,打造全国开埠商业文化活体博物馆群。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整合、包装和宣传,积极打造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柏亚日化展览中心等工业旅游景点,发展工业文化旅游;推进桑浦山龙泉岩片区开发,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推进红色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等革命历史遗迹的修缮、保护,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利用市第九中学旧校址建设金平区文化创意园,吸引工业设计、广告传媒、动漫设计等文化创意企业入驻。不断深化文化惠民工作,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间文化群众组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大力实施科普惠民工程,提升全国科普示范区建设水平。    

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武装、人防、“双拥”、人才、商会、方志、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发展等工作。    

(五)着力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按照权责一致、重心下移、减少层次、分步实施、能放则放的原则,积极推进区级大部门制改革,理顺大部门管理职能,推进大部门内部职能整合、机构精简,着力构筑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深化基层行政体制改革,结合简政强街事权改革,逐步理顺区、街、居权责关系,坚持基层社会管理事权“一边倒”,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最大限度把人、财、物、事下放到基层街道一级,着力化解基层责、权、利不相称这一突出矛盾,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建立“一站式”综合性政务服务体系,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及收费等全部进入统一平台办理。    

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心下移。逐步强化街道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形成区主要抓经济社会发展,街道主要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分层管理新格局,切实扭转行政体系中“条”与“块”职责不清、体制不顺、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分别由所在街道和工业园区办公室负责管理、服务。各街道和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好职责,做好、做足、做细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各项相关职能顺利转移、交接好,防止因改革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缺位、错位现象。加强基层工作经费保障,严格社区经费包干使用原则,确保包干经费按时足额发放。继续深化城市管理机制创新,以市场化为方向,进一步理顺城管环卫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事权下放,使政府花钱养人转变为花钱办事。探索引入物业管理,推进临时集市的规范化管理,整治非法占道。    

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放宽条件积极发展社会组织,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监管力度,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方式和手段,在社会管理与服务领域探索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重点支持海安街道志愿者服务示范点建设。继续深化民政部民政厅在我区的观察点建设,把观察点建设成为全市的示范点。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安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巩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扩大养老服务体系覆盖面,健全养老服务社会投入机制,打造一批机构养老平台。进一步提高我区低保补贴水平,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逐步完善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加大对孤儿、残障儿童、贫困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救助力度。做好第二轮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多方筹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确保完成100套的建设任务。加快应急避灾场所建设,确保全区建成2个以上应急避灾场所。全面开展免费殡葬惠民服务工作。    

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就业优先,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规范家庭服务业市场秩序,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开展就业公共服务活动,使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下岗职工等顺利就业再就业。着力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和重点群体就业,引导组织各街道继续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援助,切实做好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人员、破产企业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落实鼓励创业、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5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尽快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的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大力构建新型调解工作格局,进一步发挥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和诉前联调工作室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全方位预防、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特别要加强征地拆迁等矛盾多发易发领域的排查化解,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推进平安金平创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社区建设工程,完善治安视频系统,排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和重点地区,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切实抓好食品安全、校园安全、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全力维护我区社会稳定。    

(七)着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今年区级财政计划投入4289万元,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1、实施“绿满家园”全民行动。计划投入1000万元,对一批25米以下道路和工业园区内道路绿化进行改造升级,改造一批街心绿地,推动社区绿化美化,启动西堤公园建设前期工作。    

2、推进千村环境卫生整治。计划投入500万元,加大力度推进垃圾专项整治,建设一批垃圾转运(压缩)站,深入开展涉农社区环境综合整治。    

3、推进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筹建100套公共租赁住房;继续推进农村低保户、单亲特困母亲、贫困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住房修建修缮工作。    

4、实施25米以下道路改造工程。计划投入2000万元,对辖区内一批25米以下道路实施改造,解决群众出行难和水浸街问题。    

5、落实普通高中及学前教育阶段资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困难学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资助,学前教育困难幼儿给予每人每年300元的资助。    

6、推进涉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每个涉农街道辖内增设    

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社会医疗机构,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7、建设一批社区服务设施。结合省民政工作观察点实施项目,建设一批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活动中心、社区残疾人康园工疗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点等,改造救灾庇护设施,创新社区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8、实施老城区危房排危项目。计划投入75万元,组织专业队伍对永祥、新福、海安、同益、乌桥、光华、大华等7个街道辖内的危房进行排危。    

9、实现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网点全覆盖。按1.2平方公里配备1个免费发放网点的标准,在全区配备50个自助发放箱,并按省有关工作要求落实相关工作。    

10、建设一批社区文化广场。建设月浦街道赤窖乡俗活动文化广场、沟南许地文化广场和鮀莲街道莲美、福岛、胜隆社区文化广场,丰富涉农片区居民文化生活。    

(八)着力推进法治务实政府建设    

建设民主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拓展参政议政平台,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施重大事项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制度,增强涉及群众利益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问责,切实防止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继续大力加强法治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强化在法治的平台上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建设清廉务实政府。严格执行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杜绝铺张浪费行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群众多做好事实事。坚持实施“两令一书”工作机制,强化效能监察,大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作风,全面提升行政执行力。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抓好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强化工程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规范工程招标、政府采购等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努力塑造廉洁勤政、务实为民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今天的金平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美好的前景激励着我们,人民群众期待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为的措施,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加快推进美丽幸福汕头示范区建设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_-_-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金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