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4-03-07 10:05
  • 来源: 汕头金平财政网
  • 发布机构: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2014225日在汕头市金平区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金平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  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金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去年,我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重大洪涝灾害等诸多困难,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9.85亿元,比增10.1%,总量继续在全市各区县保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8.16亿元,比增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61亿元,比增13%,列全市第一;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营业额272.49亿元,比增29.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4.90亿元,比增32.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出口总额7.49亿美元,比增12.8%;农业总产值5.38亿元,比增3.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20亿元,比增12.2%;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年度计划。

(一)产业转型升级卓有成效。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38.5:60.5,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广东省首家政企合作实体的金融超市正式营业,共成功对接项目25个,融资额9030万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出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柏亚电子商务产业园启动投产,国家发改委重点扶持项目海西塑料交易中心已上线交易;成功申报市电子商务示范园区1个、重点电子商务平台2个、电子商务示范企业6家、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1项。传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食品医药、印刷包装等五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276.7亿元,比增18.9%,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77.3%,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东风印刷、壮丽印刷当选省首届“十大最具竞争力印刷企业”。金刚玻璃、美联新材料、达诚机械被认定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培育企业,太安堂等5家企业获第一批汕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认定。产业园区加快扩容增效。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其中,莲塘生物制药产业园区已成功引进润科生物等2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月浦轻工装备产业发展园规划建设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积极实施园区二次开发,清理园区闲置土地24亩,公开挂牌上市并成交土地35亩。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进一步发挥。连续10年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国家火炬计划汕头(金平)轻工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区”通过验收。全力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增聘3名专家为政府科技顾问,推动企业与江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5项,新增5家产学研合作科研院所。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轻工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我省唯一的“国家2013年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联盟”;成功组建粤东首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引进工作取得新成绩,引进的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均列入省“珠江人才计划”,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实现省创新创业团队“零”的突破。知识产权工作有效推进,在全省率先启动知识产权特派员试点工作,被认定为全省首个“省知识产权特派员试点区”;全年新增中国专利优秀奖4件,广东省专利金奖1件,广东省专利优秀奖2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获奖数量均居全市之首。

(二)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共有97家企业、14个乡贤反哺项目被列入市“五个100工程”,数量居全市前茅。支持一批企业上市融资,共有6家公司上报证监会审批,2家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10家公司被列为重点培育后备资源。成功申报粤东首个国家级“金平区中小企业综合窗口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综合性服务。落实扶商帮商相关政策,出台扶持进口企业发展的措施,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扶持外贸重点企业的新举措,并先行开展试点,全年协助企业申请专项扶持资金1173万元。制定进一步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工作措施,推动隐形经济显性发展、规范发展。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16个市级正式重点项目提前4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年共完成投资16.08亿元,占计划的163%,居全市第二位;25个区级正式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6%9月份和第五届粤东侨博会期间,总投资额达366.54亿元的11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投产,目前各个项目正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组织辖内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招商活动,18家机械、塑胶原料生产企业(全市共23家)参加第27届国际橡塑展,交易金额达1.55亿元;66家、67家企业先后参展113届、114届广交会,成交额达1.17亿美元。

(三)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加快。西部生态智慧新城规划建设取得突破。切实担负起新城规划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各项前期工作。目前,《西部新城项目投资合作主体招标工作方案》已经市审议通过,正抓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着手启动项目投资合作主体招标等相关工作,已通过公开程序选定招标代理机构。积极衔接市有关部门,启动土地一级开发和周边区域急需建设的路网基础设施建设。“三旧”改造有序推进。19个“三旧”改造项目列入市年度计划,其中,西港河-内港河以北片区改造计划已经市政府批准,西港-光华片区进入编制控规工作。至2013年累计有13个项目改造方案得到市政府批准,其中7个项目正式动工或竣工。“杏花旅社片”、“下涂坪片第二、三期”、“浮东村改造工程(一期之七)”3个改造项目完成工程建设,竣工新楼7幢。引进战略合作者参与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育活化工作,首期永平路项目已经正式动工,基本完成房产鉴定、价格评估等前期工作,全年共投入资金4200万元,成功收购汕头大厦、永平商场等房产,配套的老邮电广场已建成并向市民开放。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坚持涉农社区城市化思路,加快推进涉农社区建设,沟湖等6个社区和鮀江街道列入市级名村名镇(街道)创建对象;编制完成沟湖社区名村建设规划。

(四)城区宜居环境持续优化。破损的区管道路加快修缮改造。投入2500多万元,解决2825米内市政道路、内街小巷的改造修缮,并对部分路段的下水道管网进行同步升级,逐步缓解老市区和涉农社区出行难、水浸街问题。宜居城区建设步伐加快。“绿满家园”行动深入开展,投入2000多万元,已完成礐石大桥西堤出入口两侧造绿等36项绿化美化景观工程。桑浦山铁林寺景观林建设项目、红树林生态绿化种植区等生态林业项目顺利推进。深入开展千村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涉农社区环卫设施,筹资3000多万元推进涉农街道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垃圾袋装收集工作,专项补助80万元推进沟南、大窖两个生活污水整治示范项目;积极争取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支持,争取中央和省、市专项奖补资金225万元,完成农村公共福利建设项目13个,涉农社区环境面貌有所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全区综治信访维稳三级平台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71宗,成功调处452宗,调处成功率达96%。全面创建“平安金平”,推进治安防控网络立体化,共布建视频监控探头4.47万个。铁腕整治刑事治安突出问题,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全年接报“两抢一盗”有效警情2131宗,同比下降21.7%;刑事立案4084宗,同比下降2.5%

(五)社会民生福祉明显改善。民生实事有效落实。全年民生支出达13.5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75%。区级10件民生实事和各街道5件民生实事得到较好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36万人,60周岁及以上领取基础养老金3.39万人。大力支持存心养老院建设,在4个街道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力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全年发放低保金3742万元,临时救济金84万元,医疗救助金812万元。积极开展募捐和慈善救助活动,全年共筹集各类慈善金840万元。统筹推进就业工作,新增就业1.32万人,被授予“广东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年投入教育事业6.6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37.26%,超过省要求12个百分点。省教育强区创建工作全力推进,投入7200万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通过省规范化学校复核验收。中考、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各区县前列。先后两次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将教师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从5%提高至7%,解决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多年未聘难题,基本实现“两相当”。公共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探索与市级医院建立多种合作机制,顺利推进区中医医院与市中心医院合作共建“汕头市中心医院康复分院”和“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粤东分中心”。不断完善基层卫生网络建设,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达19个。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提供公共医疗服务,金平太安医院建成对外营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投入奖励金6000多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兑现奖励,顺利通过省的考核。文化事业扎实推进。调动资源加强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开埠文化陈列馆、街道文化站和文化室的硬件建设,启动建设1860文化创意园;举办“文化惠民”潮剧专场、“南粤幸福活动周”等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汕头道德讲堂”,组织企业和个人参加全市“企业政治思想双先”评选,有3家企业被评为先进单位,4位企业家被评为先进个人,数量居全市各区县首位。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全力做好民政创新观察点的各项试点工作,推进区福利院社会工作等5个区级民政工作示范点建设,百合园社区被列为市级民政工作示范点。逐步探索社会服务工作外包,将社会救助等5大类24项民政社会服务类工作纳入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社工师考试参考人数、通过人数及通过率均居全市首位。新增社会组织58个,目前全区社会组织总数达到851个,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此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人民武装、外事侨务、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侨联、文联、审计、科普、经普、民族、宗教、体育、地方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被省确定为实施广东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省级示范区(2013-2016),荣获全市唯一的“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连续9年蝉联“广东省双拥模范区”称号,全国科普示范区通过中期评估,顺利出版首部《金平区志》;石炮台街道被定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

(六)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行政管理配套改革有序开展。科学编制政府职权目录,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清理、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6项。经济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将投资服务、招商引资、园区企业管理职能集中归口工业园区办管理,将能下放的审批权限都下放,缩短审批时限,提高服务效率。合理调整区与街道的事权关系,加大财政对基层的支持力度,全年对基层增加投入1965万元。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型政府建设全力推进。网上办事大厅金平分厅已上线运行,首期进驻单位24个,行政审批事项155项、社会事务服务事项26项;实体办事大厅也同步推进,将网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结合起来,为群众和企业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加快转变工作作风,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压缩“三公”经费,会议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同比减少72.47%53.40%1.42%54.25%;压减公用经费5%用于民生事业;全区性会议减少7%,文件减少37%。深入开展“庸懒散奢”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干部职工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治区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4件、意见建议21件,办结政协立案的提案23件。研究出台了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在全市率先成立公有(集体)资产交易管理服务平台,并配套出台相关操作细则和追责措施,进一步规范公有(集体)资产管理。落实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公正司法水平进一步提升。被评为全市首个“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区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和衷共济、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各单位、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金平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层次偏低,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缺乏大项目拉动支撑,发展速度和质量亟待进一步提升。二是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历史包袱沉重,财政供养人员多,刚性支出增加,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三是社会管理任务艰巨。困难群体还比较集中,信访维稳形势不容乐观,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依然繁重。四是政府作风需要进一步提升。一些干部服务意识不高,个别单位还存在“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工作作风亟待进一步转变;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勇于担当,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我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未完全消退,国内经济增长稳中有忧、稳中有险。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周边区县你追我赶,金平要在全市继续保持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优势,压力不断加大。但目前外部经济平稳发展的大环境并没有改变,企稳向好的态势已经形成,中央、省、市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战略部署,为我们加快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全区上下谋改革、促发展、求突破的愿望强烈,干事创业的氛围已经形成。总的来说,金平的发展依然是希望大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努力引领区域创新发展、振兴发展。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三届四次全会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能快则快,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城区扩容提质、民生福祉改善、政府效能提升,进一步巩固提升金平区域中心城区的地位,全力推动美丽幸福汕头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0%,进口总额增长12%,出口总额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年度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以转型升级为抓手,着力构筑区域产业高地

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电子商务、金融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完善汕头金融超市建设,加快启动金融大厦建设,积极筹建汕头金融街;依托海西塑料交易中心,建设塑料期货交割仓库和第三方结算支付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融资担保行业发展,争取再组建1-2家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引进更多金融机构,逐步形成辐射能力较强的金融服务集聚“洼地”。继续大力推进各类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和大型批发市场的整合提升,加快汕头市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招商工作,争取“粤东家居(建材)博览中心”尽快建成投入使用。

促进传统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引导传统优势产业组建更多的行业商(协)会、产业联盟、标准联盟,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获取更多行业话语权,增强综合竞争力。落实好上级各项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列入市“五个100工程”的骨干示范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大力扶持企业上市融资,对已上报证监会的光华科技、天际电器、金发拉比等骨干企业,要继续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力争有2-3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

促进产业园区扩容增效。加快莲塘生物制药产业园区建设,跟踪好已经入驻的项目,确保尽快动工建设,产生效益;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好企业、大项目进入,力争与中国医药集团合作建设国药产业园区。全面加快月浦轻工装备产业发展园的规划建设,力争纳入省市规划“笼子”,完成各项前期基础工作。充分发挥金财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融资平台作用,创新园区建设运营方式,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道路、桥梁等园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环西路—西港桥和南澳路动工建设,逐步改善园区交通条件。

促进创新驱动战略深化实施。完善现有的轻工装备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的软硬件建设,新建数控一代创新技术信息服务、金平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人才服务等平台,充分发挥对自主创新的服务支撑作用。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发机构,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市场,鼓励优质专利事务机构入驻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科技企业发展环境,研究出台区科技企业认定办法,着手开展“区级民营科技企业”和“区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资质认定,培育壮大民营科技企业力量。制定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特别是要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构筑区域人才高地。

(二)以扩容提质为关键,着力增强城区辐射服务功能

抓好西部生态智慧新城建设。加快修改新城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合作主体招标文件和合作协议,着手启动公开招投标工作,确定合作主体并筹建项目合资公司。尽快完成新城控规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文件,积极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列入省的重点项目。配合市有关部门,力争启动大学路立交桥、金凤西路、澄海路、金砂路西延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着手规划海滨路西延跨牛田洋快速通道。加快土地整理,适时启动土地一级开发,逐步改变西片区城市面貌。同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精心筛选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入驻,形成立足金平、服务汕头、辐射粤东的高端产业集聚区。

抓好“三旧”改造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抓住政策窗口,争取将符合改造条件的更多项目列入年度改造计划。要按照能快则快的原则,加快推进改造进度,争取完成“泰华工业城东片”、“ 海滨路西段片区首期范围”、“卫工中段一横D2幢”3个旧城改造项目。要加快突破乌桥岛改造项目,抓紧规划建设方案,报市批准后,公开招投标选择合作伙伴。积极做好西港—光华片区整体改造项目、梅溪河沿岸片区改造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正式动工。同时,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大力做好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工作。探索利益分成新办法,充分调动改造主体单位的积极性,吸引更多资金投入街区的保护开发。

抓好基础设施改造完善。配合全市大型市政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区内主干道拓通改造工程的相关工作,重点推进老城区道路特别是15米以下内街小巷的修缮升级工作。区住建局要牵头各相关街道,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确定年度改造计划。按照区财政出一点、街道自筹一点、企业和群众支持一点的筹资办法,分批推进破损道路的建设和修缮,并同步改造提升下水道排水管网,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

(三)以民生事业建设为切入点,着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大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逐步提高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建立低保边缘家庭救助机制和特殊困难人员临时救助机制;资助低保家庭积极参加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打造好金平“真情润夕阳”养老服务特色品牌,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市场化养老服务运作模式,继续打造一批机构养老平台,加快推进区福利院改扩建前期工作。要继续大力做好就业工作,开展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实现就业,今年力争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万个。推进部省市民政观察协议和民政公共服务能力试点工作,推进示范点建设进度,不断提高我区民政工作水平。

大力建设区域教育强区。完成教育强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的验收工作,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区教育发展的综合实力。加快研究制定中小学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指导意见,力促全区教育深度发展、特色发展。健全教育投入机制,提高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比例。以区教育促进会为主抓手,发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捐资助学。完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并发挥校长研究室、名班主任发展工作室、教师学科工作室等新型培训平台的作用,加快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力度。加快金平职校新校区(职教中心)建设,与高等院校、区内企业合作办学,逐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层次。

大力改善公共医疗服务。要加大力度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扩大基层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探索开展区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管理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和人才柔性流动、双向转诊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整体医疗业务水平。积极与市级医院建立多种深度合作关系,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支持民营医院做大做强。抓好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医疗服务质量、食品安全、中医药产业建设、打击非法行医等各项重点工作。

大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将“金平好人”打造为我区特色品牌,以“好人文化”为引领,推动形成新一轮精神文明创建热潮。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深化“三馆一站”的免费开放,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引入市场机制,推动辖区单位文化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筹集资金加快涉农社区文化广场等场所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文化组织和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着力抓好红色交通站等一批革命历史文化遗址的宣传和保护、开发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1860文化创意园的建设步伐。

此外,要着力做好民族、宗教、人民武装、“双拥”、人才、方志、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发展等各项工作。

(四)以社会治理为重点,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城区

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要继续完善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的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平台在收集情况、排查问题、化解纠纷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加大信访信息化力度,坚持实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直接听取意见,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完善诉前联调机制,健全多种调解方式联动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平安金平”建设,全面构筑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开展治安综合整治,依法打击“两抢一盗”等犯罪行为。大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狠抓消防安全,确保全区安全形势平稳。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宽进严管”为原则,大力培育壮大社会组织,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器)建设工作,继续实行部分公共服务面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促进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加强我区社工队伍管理,推进社工专业人才的考核与评估工作,鼓励更多干部职工和群众参加社会工作考试。加强与市直部门的沟通协调,承接好下移的事权和财权,着力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成立统一的执法队伍。加快培育一批慈善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投入慈善事业,打造金平的慈善品牌。

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强化城市蓝线保护,积极推进鮀济河、西港内河等城市河湖水系的综合整治,加强辖内饮用水源保护,努力完成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深入开展千村环境整治和秀美乡村创建行动,完善涉农社区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整治涉农社区生活污水,扭转环境脏乱差局面。深入推进“绿满家园”行动,在做好主要出入口、重点区域美化绿化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完成葵花园周边步道及公共绿地修复、韩堤路绿化长廊等绿化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桑浦山绿道两侧和铁林寺景观林建设,全力做好桑浦山龙泉岩旅游景点周边的规划管理工作。抓紧抓好桑浦山铸钱洞旅游区600亩周边山地生态景观的规划建设,建设一处森林(生态)公园。加快启动建设内洋南总干涝区排涝整治工程和红莲池河引韩工程项目,全面抢修浔洄段堤围、福岛段堤围。大力推进汕头大围达标加固工程建设,力争在今年汛期之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五)以民生实事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幸福金平建设

今年区级财政计划安排资金9023.93万元,大力办好十民生实事。

1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计划投入2151.61万元,逐步提高低保补贴水平、医疗救助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及孤儿生活保障水平。

2实施教育普惠工程。计划投入3653万元,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从每人每学年750元提高到950元,初中从每人每学年1150元提高到1550元。

3加大残疾人救助力度。计划投入319.32万元(包括精神病人住院补助),将重度(二级)残疾人的护理补贴由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由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600元。

4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设立平价医院和平价诊室,平价诊室数达到医院诊室的10%;促进区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0%推广使用平价药包,并达到一定的使用比例;加快推进区中医医院新址改造建设项目,力争上半年完善各项手续,年底前投入使用。

5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建设中山路与飞厦直街交界处绿色文体广场、牡丹园绿色文体广场等一批文体广场;积极打造“大众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6继续实施“绿满家园”全民行动。计划投入1000万元,对一批中心城区内街小巷、涉农社区道路、工业园区内道路进行道路绿化景观提升,改造一批街心广场绿地、街头景点及公共绿化平台,在鮀中路、港南路种植公益林,对礐石大桥、金凤大桥周边建筑物墙体进行立面绿化。

7继续推进千村环境卫生整治。计划投入300万元,全面整治涉农社区环境卫生,以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8继续实施内街小巷改造和修缮工程。计划投入1000万元,继续对辖区内一批内街小巷实施改造和修缮,解决行路难和水浸街问题。

9提高城区环境卫生保洁水平。计划投入100万元,实施清扫工作“一把扫”的市场化运行模式,以石炮台街道为试点进行环卫清扫保洁和垃圾转运体制改革,并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完善、加速推广,逐步提高城区环境卫生保洁水平。

10启动“百河千沟万渠大整治”行动。今年计划投入500万元,力争用5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岐山、月浦、鮀江、鮀莲等片区内涝问题,逐步改善城乡环境。

(六)以效能建设为根本,着力营造透明高效政务环境

注重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常态化实施区直部门负责人向人大常委会述职制度,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推动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开展各类调研活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切实做好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促进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

注重深化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动政府简政放权,切实把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到加强引导、统筹协调、提供服务上来。加大对基层的倾斜力度,进一步理顺区、街、居权责关系。出台区2014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减、放、转”。建立健全统一的行政审批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推动政府部门的审批职能、机构、权限向窗口集中。完善网上办事分厅建设,推动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由到部门实地办理向网上办理转变;推进电子监察系统与办事分厅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注重优化营商环境。用足用活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政策,落实市场主体年度备案、注册资本认缴制度的规定,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促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好区中小企业综合窗口服务平台的作用,完善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大楼配套建设,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优质公共服务。进一步强化各经济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无偿高效的“一条龙”服务。创新公有资产管理运行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公有资产运营,提高投资经营效益,确保公有资产保值升值。

注重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力打好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攻坚战。加强效能监察、执法监察和廉政监察,完善绩效考核和督查督办机制,严肃查办庸懒散奢等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推进行政审批、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深入推进政府系统惩防体系和制度建设,加快构建监察、司法、审计等联动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振奋精神,团结拼搏,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力开创美丽幸福汕头示范区建设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_-_-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金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