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5-04-02 11:20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2015年3月26日在汕头市金平区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金平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林锡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金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振兴粤东西北发展“三大抓手”,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4.08亿元,增长9.1%,经济总量继续居全市各区县第一,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增长水平;国地税收入43.83亿元,增长9.8%,总量居全市各区县第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67亿元,增长5.2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2.77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9.78亿元,增长42.7%,增速居全市各区县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44亿元,占全市34.95%,增长12%,总额和增速居全市各区县第一;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营业额323.9亿元,增长26.6%;进出口总额12.58亿美元,增长8.5%;农业总产值5.67亿元,增长3.6%;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

(一)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凸显。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比例为0.91:38.24:60.85,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海西塑料交易中心获批,成为粤东唯一的省重点培育进口商品交易中心,也是全省十大交易中心唯一的塑料产业进口商品交易中心;金平轻工业装备基地被认定为省“第二批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汕头分中心”落户我区金融超市;粤东家居(建材)博览中心开工建设,欧美汽车城、广厦城市综合体等相继建成,小商品批发市场建成招商。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出台实施民营科技企业评价管理办法,扶持区级民营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成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在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域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全年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9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个;新增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广东省专利金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工程中心,全年企业累计申请专利2945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的申请量、专利获奖数量均居粤东各区县之首;推进企业与江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政资”对接合作,全年推荐申报省、市产学研合作及产学研平台建设项目23项。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18个市级重点项目和29个区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1.52亿元和8.59亿元,各完成年度计划的132%和111%。调整区102家企业纳入市“5个100”工程,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服务和推进企业上市,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有5家企业已上报国家证监会待批,1家企业完成股改、进入辅导期,9家企业列为上市公司重点培育后备资源;2家企业上报“新三板”系统备案,可望挂牌。大力开展“四上”企业培育,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限上企业24家。推进商标发展战略再上新台阶,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3件,各类商标数量继续位居全市各区县前列。

(二)城区扩容提质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加快规划建设。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0.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用地面积6.67平方公里,可用地5342亩,已纳入汕头市总体规划修编范围,并完成初步设计方案,目前正积极准备园区招商引资工作;莲塘工业区建设加快,以生物制药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园区规划和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汕头西部生态智慧新城建设各项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招标确定西部新城项目投资合作主体、项目工程总承包同步招标代理服务单位,正抓紧编制项目招标方案,筹备项目投资合作主体及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等工作。积极开展项目发展规划编制前期调研活动,做好新城规划成果展示馆选址工作以及项目立项前期工作。旧城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全年“三旧”改造项目累计投资9.75亿元,同比增长60%,上缴税收4300万元;有18个“三旧”改造项目纳入2014年度计划,6个“三旧”改造方案获市政府批准。继续推进旧城保育活化工作,引进战略合作者启动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育活化,首期永平路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旧城改造项目1860文化创意园正式运营,成为粤东首个文化创意园。开展乌桥岛改造民意调查等前期工作,初步完成乌桥岛整体改造方案。

(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形成行政审批事项保留目录和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目录,共取消55项,停止实施11项,转移2项,有效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的“减、放、转”。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政务信息公开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工作,继续完善网上办事分厅建设,率先完成街道开通网上办事站的工作任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建成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工业成果展览厅、食品及装备研究院等服务平台,服务企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进企业信用建设,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深入开展创建诚信市场活动,被评为“创建全国诚信市场先进单位”,受到国家工商总局通报表扬。大胆探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先照后证”等改革工作,在全市率先推行“一证多址”等多项创新举措。大力引导“隐形经济”显性发展,通过设立“个转企”绿色窗口,开通“服务直通车”等多项措施,有效促进“个转企”工作。全年完成“个转企”451户,数量超过前10年的总和,占全市同期引导“个转企”户数的5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网格化和环卫市场化改革工作加快推进,在石炮台片区试点推行“一把扫”市场化运作机制,创新城市流动商贩管理模式,推行小贩疏导工程,提升城市管理和环卫保洁水平。开展民政公共服务能力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的验收。继续将5大类民政社会服务类工作向专业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取得良好反响。

(四)城区宜居环境日益优化继续开展“绿满家园”行动,投入资金1000万元,修建改造广厦直街等一批绿色文体广场,修缮改造内街小巷29条,清通中心城区13个街道及工业园区131公里淤塞下水道。深入开展“美化家园”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城区市容环境及卫生状况有所改观,涉农社区环卫配套设施得到改善。积极做好名镇名村建设工作,鮀江街道、鮀江街道云露社区和月浦街道沟南社区3个市级名镇名村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月浦街道沟南许地被评定为省级古村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汕头大围达标加固工程(金平段)建设项目已完成六个应急堤段主体工程建设;内洋南总干涝区排涝整治工程列入省、市补助项目,已完成立项工作;结合实施“百河千沟万渠”整治行动,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和沟渠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五)社会民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年财政投入民生事业14.9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6.73%。区级十件民生实事按时保质完成。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举全区之力创建省教育强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督导评估,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中考总平均分、高考总上线率位居全市各区县第一,本科上线总人数和本科率均居中心城区之首。医疗卫生食品工作迈上新台阶。提升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占比,逐步推广平价医疗服务;区中医院改造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和合作建设正有序推进,太安医院等一批民营医疗机构建成开业;计生工作顺利通过省、市年度考核;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切实保障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养老、低保、慈善、扶贫等民生保障工作不断推进。全年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为全区1.98万名企业退休人员上调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均月增加258.88元,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年共发放低保金5609万元,人均补差达到省、市要求;发放医疗救助金857万元,临时救济金75万元。文化惠民工作继续推进。逐步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埠文化陈列馆、图书馆、文化馆、基层文化站、文化室全面免费向群众开放;继续打造“大众舞台”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开展“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区”和“中国梦•金平情•为民心——大众舞台•月月有约•金平出彩”系列公益文艺活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在市工作组的统筹协调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抓住土地、“三资”管理、环保项目等核心问题,破立并举,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完善街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和监管机制,建设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服务站,在全市率先开发联系服务群众的社会治理“e社通”手机软件,全力解决好莲塘历史遗留问题,推动莲塘片区由乱到治。整治处置工作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今年初,市委专门召开全市社会矛盾化解暨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要求全市学习借鉴处置莲塘问题的有效做法。同时,大力推进13类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化解,排查重大矛盾纠纷41宗,化解38宗,成功率92.7%。受理信访事项同比下降45%,成功化解一批信访积案。接报刑事警情、治安警情、“两抢一盗”警情分别下降14.6%、11.9%、15.1%。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此外,精神文明、人民武装、外事侨务、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审计、科普、经普、民族、宗教、体育、殡改、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安居社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

(六)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明晰权责、强化配合,扎实推进机构和职责整合。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区性文件和会议分别下降26.6%和44.6%,“三公”经费下降21.1%。大力推进“庸懒散奢”专项整治,重点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和机关效能,制定出台推进办事窗口便民服务规范化建设工作措施,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基层制度和全区所有服务窗口单位岗位责任制,查处行政效能投诉45宗,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大力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全年3件人大代表议案、17件建议,26件政协提案均得到落实。出台实施法治政府建设五年规划等系列举措,推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有效推动我区法治建设步上新轨道。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区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是海内外乡亲鼎力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乡亲,向驻区各单位、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金平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仍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层次偏低,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历史包袱沉重,各项刚性支出不断增多,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增大。社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社会建设任务繁重,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欠账较多,改善民生任重道远。政府自身建设仍需不断完善,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工作作风亟需转变,依法办事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认真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区迎来难得发展机遇的重要一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务院批准设立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落户金平,西片区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区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这些都为我区新一轮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全区上下应统一思想,提振信心,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在开拓创新中寻求突破,用发展目标凝心聚力,用发展办法解决困难,用发展成果造福全区人民。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和全国“两会”、省、市人代会精神,按照区委三届五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城区扩容提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统筹各项事业发展,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建设阳光法治服务政府,奋力开创美丽幸福金平建设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进出口总额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年度计划。

按照上述目标任务,今年要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推进城区扩容提质,加快重大战略平台建设

筹办中以创新产业城。抓住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落户我区的战略机遇,立足我区科技、产业优势,主动融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利用试验区的优惠政策,在汕头大学南侧,大力探索与以色列合作创办创新产业城,将产业城打造成为承载引领我区产业转型升级与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规划建设现代特色产业园。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和完整产业链条布局的思路,在月浦、鮀江片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金平现代特色产业园。邀请经验丰富团队承担园区投资策划工作,以PPP模式公开招引战略合作者,有序开展控制性详规和土地一级、二级开发,并按照“先易后难”、“成熟一片、开发一片”的原则,启动建设轻工装备城、生物制药城、印刷包装城、食品城和综合服务园,用3至5年时间打造汕头北部新的城市组团,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继续抓好莲塘工业区的规划建设。抓紧做好园区规划修编、环评和园区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跟踪已进园6个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完成环评立项工作并启动建设。

加快西部生态智慧新城规划建设。抓紧完成项目立项前期工作,加快完成项目投资合作主体及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工作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动新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中以创新产业城相得益彰,真正打造成为我市的“智慧谷”。

推动现有园区扩能增效。通过提高单位产出率、土地容积率、加大投资强度和密度等方法,盘活利用土地资源,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全面摸查区内现有工业园区旧厂房情况,做好旧厂房升级改造规划,为企业增资扩产解决土地瓶颈问题。加强现有园区招商引资,运用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依托产业链引进带动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引导各大园区主导产业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

推进城区改造更新。加快“三旧”改造项目,进一步推动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育活化工作,力促永平路改造项目今年内建成运营,为全面推动小公园的保育活化起示范带动效应。重点把乌桥岛改造的规划建设方案推向市场,公开招投标寻找合作伙伴。加快已批准立项、已批准“三旧”改造方案的项目启动工作,对新增项目要进一步提高标准和门槛,支持生产性企业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增资扩产,发展高端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全市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大建设,争取启动建设金环西路西港河桥、金砂西路连接牛田洋西港河桥、金凤西路西港河桥等西部通道,逐步完善西部交通基础设施;继续对辖区内25米以下的市政道路、内街小巷以及严重堵塞的下水道实施改造、修缮、清通,提升城区品位。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发挥科技平台作用。继续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高效服务;积极引进更多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四川大学与汕头市塑胶行业商会共建“塑胶企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争取建设轻工机械等检测中心。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和引导企业积极组建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实验室,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高层次人才“柔性合作机制”,通过项目合作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大学、粤东高级技工学校等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争取设立更多人才培训基地,以人才支撑发展。加快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支持推进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汕头科技金融街、汕头金融超市、金融大厦建设,鼓励扶持科技型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向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帮助企业积极申报技改项目,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筹办区电子商务协会,充分发挥柏亚电子商务产业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推动电子商务模式创新,逐步建设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打造区域电子商务龙头。继续大力推进各类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和大型批发市场的整合提升,加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招商力度,加快推动粤东家居(建材)博览中心、广厦卜蜂莲花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今年内新增2-3家大型生产资料市场。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今年内力争引进2-3家商贸服务业外资项目落户我区。深入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埠文化、桑浦山的宗教景观文化、汕头绿梦湿地生态园等一批旅游品牌。

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按照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的安排,落实好上级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节能减排、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特色产业企业及列入市“五个100”工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做大做强。争取用一年时间,培育10家以上在相应产业领域处于省内或国内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新增10家省级以上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1个以上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传统优势企业与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在高端制造和研究开发项目的广泛合作;支持引导传统优势产业以行业商(协)会、产业联盟、标准联盟为纽带,实现抱团发展;加大金融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企业技术改造,建立和完善技改投资支撑保障体系,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继续鼓励企业上市融资,今年力争有2-3家企业上市融资;并培育一批资质较好的优质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新三板”。

(三)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着力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维护社会平安和谐。及时总结和推广莲塘片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经验做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决打好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攻坚战。建立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将鮀莲街道社会治理软件“e社通”推广到全区17个街道,随时随地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在各涉农街道及有条件的城区街道全面推动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与街道司法所联动,加大司法调解力度,把各种民间纠纷、矛盾化解在社区。大力推动“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深化平安建设,完善信息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坚守安全生产“红线”,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制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日常检查监督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加强执法检查,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检为动力,大力推进城市联合执法综合整治工作,建立统一高效的城市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大联合执法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市容“六乱”专项整治行动,建设一批小贩疏导工程推广示范点,全面铺开环卫保洁市场化工作,进一步提高保洁和管理水平。加快园林绿化,道路、下水道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推进管养方式改革,实行管养分离,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森林城市和建设宜居城乡为目标,依托“绿满家园”全民行动、“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活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汕头大围达标加固和内洋南总干涝区排涝整治工程建设,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全力配合做好汕头市雷打石环保电厂、中心城区污泥集中处置工程一期、雷打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扩建工程一期三个环保项目的启动建设工作。

(四)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以我区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督导评估为契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建设。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优质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品牌特色学校,提供更多优质学位,将教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进一步擦亮金平教育金字招牌。

创新社会公共服务。深入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提升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积极推进区属公立一级医院全面转型或改造改制为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大力推进区中医院改造工程建设,力争上半年完成主体工程改造装修,下半年完成搬迁工作。深化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送艺术进社区“五个一百”和“万名文明志愿者进社区”等主题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室的配套,继续打造“大众舞台”的文化品牌;发挥1860文化创意园引领作用,支持工业设计园建设发展,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工、青、妇及侨联、工商联、残联、文联、科协、老年体协等社团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抓手,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深化开展“一对一”就业援助,建立健全就业困难群体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今年力争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5万个。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推进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坚持保障底线民生,逐步提高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建立低保边缘家庭救助机制和特殊困难人员临时救助机制,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继续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试点工作。认真做好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今年力争新增2个应急避灾场所。大力推进金平“爱心泽万家”等慈善品牌建设,弘扬金平乐善好施优良传统。

此外,要着力做好民族、宗教、人民武装、“双拥”、妇女、儿童、殡改、方志、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发展等各项工作。

(五)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努力解决民生热点问题

今年区财政计划投入1.53亿元,着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一是实施市容市貌提升工程。计划投入3800万元,在全区逐步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保洁、网格化管理”,逐步实现全覆盖、一把扫、网格化、市场化。

二是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计划投入900万元,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财政补助标准;计划投入21万元,提高孤儿集中供养标准和孤儿散居供养标准;计划投入244万元,提高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和社会散居供养基本生活费标准。

三是实施教育普惠工程。计划投入4435万元,继续提高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计划投入50万元,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免学费政策享受对象扩大为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涉农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计划投入162万元,提高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

四是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计划投入1400万元,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计划投入36万元,对全区符合条件的已离岗接生员和赤脚医生给予生活困难补助。

五是加大残疾人救助力度。计划投入330万元,将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补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到1200元,重度(一、二级)残疾人的护理补贴补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到1800元。

六是推进社区惠民工程建设。在全区各社区全面实行居民事务代理制,设立公共服务站,为居民群众和非户籍常住人口提供“一站式”办事服务;积极打造“大众舞台”群众文化生活品牌。

七是推进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投入300万元,继续筹集公租房,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并对已收购的房屋按照规范进行分隔,统一装修。

八是继续实施“绿满家园”全民行动。计划投入200万元,并继续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同时对已建成项目落实日常管养机制。

九是规范“三资”管理,改善涉农片区生产生活环境。计划投入100万元,在全区各涉农街道全面建设“三资”管理服务平台;计划投入100万元,开展“百河千沟万渠”整治行动,改善岐山、月浦、鮀江、鮀莲等片区内涝问题;计划投入200万元,继续推进千村环境卫生整治,每个涉农街道重点完成1个社区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善涉农社区环卫设施建设及配套。

十是实施老城区综合整治工程。计划投入800万元,继续对辖区内街小巷进行改造和修缮,实施下水道清通和改造;计划投入120万元,实施老城区危房排危工程。

(六)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法治服务政府

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更加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更加注重人大、政协调研成果的运用。建立健全监察、审计部门负责人列席政府常务会议长效机制,使审计、监察部门提前介入政府重大决策。坚持专家咨询、决策评估和集体决策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以区法制机构为平台,设立政府法律顾问室,发挥法律顾问在行政决策中的积极作用。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强化区街执行职责,健全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清理行政职权和编制权责清单工作,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减、放、转”力度,加强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后续监管工作,探索多环节开展联合审批制度。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方式,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确保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

狠抓政风建设。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三严三实”等要求,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保持整治“四风”高压态势。继续开展窗口服务质量和机关效能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问责力度,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加大目标任务的督查力度,强化过程监督和绩效管理,切实提高工作效能。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机遇时不我待,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美丽幸福金平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_-_-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金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