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6-04-01 04:47
  • 来源: 汕头金平财政网
  • 发布机构: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2日在汕头市金平区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金平区人民政府区长  林锡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5年,我们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深化发展战略,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攻坚克难,有效开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1.28亿元,增长8.5%,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高出1.6、0.5、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73亿元,增长15.3%,总额和增速居全市各区县第一;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营业额387.31亿元,增长21.1%;固定资产投资额227.25亿元,增长26.4%;来源于金平的财政总收入45.13亿元,增长2.96%。2015年各项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我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圆满完成,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235.41亿元增至2015年381.28亿元,年均增长9.1%,经济总量持续居全市各区县首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9486元增至45822元,约比全市高1.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81.74亿元增至465.73亿元,年均增长14.9%,总量及增速均居全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额从50.85亿元增至227.25亿元,年均增长36%;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6.18亿元增至9.47亿元,年均增长8.9%;工业增加值从90.21亿元增至118.46亿元,年均增长6%;进出口总额从9.6亿美元增至11.06亿美元,年均增长2.9%;农业总产值从3.93亿元增至5.95亿元,年均增长4%。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质效明显提升。结构调整持续深化,三次产业比重由0.9:43.8:55.3调整为0.9:35.9:63.2,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企业上市步伐加快,上市公司从4家增至9家,居全市第一,占全市36%。参与制定行业标准96项,轻工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全省唯一的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联盟。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电子商务试点项目海西塑料交易中心被省认定为十大重点培育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建成全省首家政企合作实体金融超市,成立“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汕头分中心”,全市首家科技支行落户金平。柏亚电商产业园成为集电商、物流、金融互融发展园区,中国物流信息交易平台潮汕中心站建成运营,月星家居广场和卜蜂中心等现代商业综合体正式营。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获评非珠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建立粤东首家院士工作站,现拥有3家院士工作站、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6个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拥有全市2/3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科技企业数量、承担各级科技计划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列全市第一位。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集聚效应逐步增强,引进48位省部科技特派员进驻企业,引进的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均列入省“珠江人才计划”,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实现省创新创业团队“零”的突破。园区扩能增效步伐加快。抓住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落户的契机,规划建设面积70平方公里的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并在去年底启动。加快规划建设金平现代产业集聚区,已纳入汕头城市总体规划,举登和山兜两个社区征地工作正式启动。工业园区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效提高,在2014年度全省59个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综合排序列第一名。

(三)城乡建设统筹发展,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城区交通路网建设不断完善。在全力配合市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的同时,积极争取,主动作为,推动一批路桥项目提前建设,并加大对区管道路的修建投入。去年底正式启动金环西路西港河桥建设,有效打破道路遇河而断、交通不畅僵局。针对部分区管道路破损较为严重的情况,投入资金6153万元,改造、修缮99条区管道路、内街小巷,并同步清疏下水道560公里,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水浸街”问题。“三旧”改造有力推进。将旧城改造与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批准纳入省“三旧”改造标图建库成果的用地共460宗,面积2.89万亩;目前有4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5.95亿元,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11个项目正在建设,完成投资31亿元,城市面貌和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首期永平路项目启动建设,开埠历史文化陈列馆建成开放,粤东首个文化创意园1860文化创意园投入运营,五福路示范点项目加快推进,市、区两级和广大居民群众高度关注的乌桥岛改造工作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城乡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绿满家园”全民行动,投入2608万元,推进景观带建设、道路绿化改造、社区见缝插绿、广场美化绿化,打造一批城乡绿化景观,全区绿化率从2010年36%提升到2015年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9.3平方米提升到15平方米。扎实推进千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现涉农街道生活垃圾袋装化全覆盖,累计投入1169万元建成垃圾压缩站6个、转运站12个,社区生活污水处理项目7个。环境卫生管理网格化和环卫市场化改革工作加快推进,投入4242万元,在全区13个街道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推行小贩疏导工程,提升城市管理和环卫保洁水平。全民动员、全力以赴开展巩固国家卫生城市行动,投入1869万元,为汕头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做出突出贡献。内洋南总干涝区排涝整治工程(汕头段)项目启动建设,汕头大围6个应急堤段完工验收,启动“百河千沟万渠”大整治工作。雷打石环保电厂、生活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污泥集中处置中心3个环保工程顺利启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重要进展,顺利完成“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任务。

(四)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民生为先导向,五年累计投入67.27亿元用于民生事业,占财政支出从2010年67.77%提升到2015年78.46%。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连续五年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不断扩大城乡保障覆盖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10年39240人、248982人、99148人提升到2015年48273人、456745人、148596人,分别增长23%、83%和50%。重点保障底线民生,累计发放低保金2.44亿元、医疗救助金3163.9万元、临时救济金449.58万元。大力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完成17个街道人社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累计新增就业6.5万人次。教育保持高位优质发展。五年投入教育事业32.3亿元,占财政支出35.84%,超过国家和省的要求,在全市率先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启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层次教育均衡发展。高考、中考成绩连年名列全市各区县前茅。逐步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实现“两相当”,常态化开展教师职称评聘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职队伍积极性。引进社会资源合作办学,兴办聿怀实验学校、东厦中学北校区等,净增优质学位逾万个。投资2.79亿元的金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倡导成立金平区教育发展促进会,筹资884万元助学兴教。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争取中央、省资金1631万元,投入区中医院新址建设,并与市中心医院合作共建“汕头市中心医院康复分院”和“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粤东分中心”。引进民营资本兴办太安医院,全覆盖建设24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平价医疗服务积极推进,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投入1.08亿元对符合条件的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全面兑现奖励,获评全市首个“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2015年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有望获得省表彰。文化等社会事业均衡推进。逐步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积极打造“大众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获评“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共拥有896个社会组织,每万人拥有10.88个,数量居全市前列,超过省“十二五”规划要求。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创新社会治理,妥善解决莲塘片区历史遗留问题和湖头社区、北墩、龙眼经联社等一批历史积案、“钉子案”。全面推进“平安金平”建设,积极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严打违法犯罪行为。建设治安视频监控探头4.3万个,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全区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工作,五年来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此外,“双拥”、科普、审计、妇女、儿童、民宗、侨务、对台、方志、档案、殡改、体育、防震减灾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连续11年获评广东省“双拥模范区”,顺利通过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新一轮“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验收,获评全市唯一的“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级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532个、省级1999个、市级8477个。

(五)效能建设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有效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制定实施区政府工作规则,实行重大决策事项集体讨论、法律审查和政务公开等制度,决策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强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落实好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举办“宪法日”系列普法活动,顺利完成“六五”普法各项工作。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强化财政投资工程项目、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公共利益事项监管。在全市率先建立区级和4个涉农街道集体(公有)“三资”管理服务平台,推动集体(公有)“三资”管理规范化。完善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室建设。“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实现全覆盖,获评全市首个“全国法治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民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累计办理人大议案17件、建议114件,政协提案128件,议案、建议及提案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作用有效发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政务信息公开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加快网上办事大厅金平分厅建设进度,所有街道开通网上办事站。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自治得到落实。高效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开展行政职权清理,编制形成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做到便民高效。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81项,停止实施14项,转移5项,下放1项,前移3项,有效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的“减、放、转”。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率先落实“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等改革措施,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工作,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06万户,新增企业注册资本66.3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14倍和1.6倍,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建成区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工业成果展览厅等服务平台。整合街道综合服务中心职能,建立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并全面完成171个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方便群众办事。强化政府自身能力建设,加强督查,严明奖惩,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廉洁政府建设扎实推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严从实整治“四风”和庸懒散奢、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机关作风明显好转。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充分发挥行政监察机关职能作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乡亲,向驻区各单位、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金平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传统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面临困难和压力增大,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集聚效应,对业态带动和经济拉动的作用不够突出;公共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力不足问题未能有效改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捉襟见肘;城市管理、环境治理任务繁重,存在很多未尽人意地方;城乡发展不够协调,涉农片区基础设施薄弱;民生项目、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仍有不小差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很多短板;新常态下政府执政能力、机关作风、办事效率需要大力提升。对此,我们要正视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逐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从形势判断,“十三五”期间,金平正处在蓄势待发、西部崛起的机遇期,机会大于困难,优势压倒不利,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使命感,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攻坚破难,开创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区委三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建设粤东中心城市核心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注重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更加注重城区协调均衡发展,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考虑我区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一个全面、两个基本、三个初步”。“一个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提前两年实现中央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基本”就是基本建成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区域核心区、基本形成有效激发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三个初步”就是初步建成引领汕头创新发展的科技创新先行区、初步建成宜业宜居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初步建成公正高效和谐的阳光法治先进区。

实现“十三五”时期奋斗目标,要始终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协调性和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金平;坚持开放发展,提高发展内外联动性;坚持共享发展,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实现七方面突破: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0亿元左右,提前两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坚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以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区域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促进发展动力转换,跨越发展再添新动力。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力争到2020年,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2%,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35家以上,大型骨干企业普遍建有企业研究开发院,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成机械、食品和印刷包装等若干个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建成国家级创新中心,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加快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互融发展再创新优势。对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与汕头高新区合一申报国家级高新区,依托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和金平现代产业集聚区两大发展平台,科学规划,超前谋划,创新模式,广泛合作,凝聚人气,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推进列入市“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的89个总投资额1061.95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外资、侨资、民资良性互动。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外贸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以上,着力构建更有活力、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格局。

——加快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功能布局再现新提升。围绕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目标,以城区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城区布局优化、品位提升。全面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旧城区整体成片改造,全面推进现有园区扩能增效、新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社区规范化、涉农社区城市化,加快西部高端智慧、亲水宜居生活、城市精品文化、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四大城市组团”建设,加快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再增新亮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守住生态底线,加大生态环保力度,打造汕头西部绿水青山的生态标杆。大力推进城区环境和城市河涌水系综合整治,全力保护桑浦山、牛田洋等生态屏障环境,加快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快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全面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完成下达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任务,努力实现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

——加快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民生福祉再获新改善。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获得感,努力实现富民惠民、公平正义的共享发展。全力做好创业就业工作,到2018年全区新登记注册的初创企业户数、吸纳从业人员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五年内力争新增工商登记市场主体3万户,每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促进社保、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环境再有新优化。紧紧围绕建设阳光法治先进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释放市场和社会活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探索形成高效科学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分层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释放基层首创精神和发展活力,着力打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和法治高效的政务环境。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关系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5%,进出口总额增长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从供给侧精准发力,着力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实施工业4.0试点示范为切入点,对印刷包装、机械装备、化工塑料等传统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使传统产业增添活力,提升竞争力,再创优势。积极与以色列各类基金和机构洽谈对接,引进通用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及项目落户。贯彻落实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及“十百千”工程的工作部署,推动一批企业纳入市项目笼子,坚定不移打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加强高耗能行业能耗管控,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开展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加大技术改造工作力度,重点实施100家企业机器换人工作,抓好光华科技年产1.4万吨电子化学品扩建、达诚高产能多层挤出片材装备、西陇高纯试剂扩产增效等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完成规上企业新一轮技改目标任务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盘活光华、北郊、潮汕路、大学路沿线等闲置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综合性专业市场,加快推进“西港水产品交易中心”、“国源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项目,整合改造茶叶、服装、食品、干货补品等专业市场。大力培育业界龙头,扶持卜蜂中心、月星家居、欧美汽车城等做大做强,加快粤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创造条件促成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以“互联网+ ”提升产业发展质效,鼓励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今年内建成京东粤东电商物流基地,打造粤东电商物流中心。完善汕头金融超市、科技金融街建设,进一步打造柏亚新型产业城。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业务、设立创业引导基金等,大力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产业,深度开发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着力打造以开埠文化、民国风情为主题的小公园旅游带,以文化、宗教、休闲和古村落为主题的桑浦山旅游带,以国际湿地、绿色生态为主题的牛田洋旅游带,启动桑浦山龙泉岩片区森林消防应急道路规划建设,扶持发展绿梦湿地生态园和沟南许地文化创意旅游村等一批示范点,进一步做大做精旅游经济。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实施“去、降、补”行动方案,引导企业调整经营方向,优化产品结构,重组重建,着力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鼓励高耗能、粗放型、过剩型生产性企业利用三旧改造政策“优二进三”,转型掉头多措并举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继续实施上市企业奖励政策,出台对“新三板”上板企业奖励措施,多渠道、多方位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力争3-5家企业上市上板规范市场管理,宽进严管,加强“个转企”工作,推动隐形经济显性发展。

(二)推动园区规划建设,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加快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规划建设。把建设合作区作为“头号”工程,在市领导小组统筹下,担负起建设运营主体的责任,全力推动。按照“边申报、边规划、边征地、边招商、边建设”的思路,积极推动合作区上升为省或国家战略平台,争取列入“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项目,为合作区争取更高层次的政策扶持。尽快完成片区控制性规划及核心区修建性详规,配合市有关部门继续征收土地,制订合作区开发与金凤西路西延路桥、西区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以PPP模式建设运营方案,在今年内确定合作主体并启动建设。主动与以色列方对接、尽快签订航空产业园建设协议,推动首期孵化园招投标工作,引进一批高端产业入驻,至年底形成实质性建设场面

加快金平现代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完成现代产业集聚区成熟片区项目立项和投资合作主体招投标工作,力争上半年完成集聚区的控规、环评工作和山兜371亩土地征地任务,下半年完成举登471亩土地征地,并正式启动一、二片区建设积极创新园区建设运营模式,把土地开发与澄海路等基础设施捆绑成PPP运营项目,由有实力、有资质的市场主体建设运营园区

加快金平工业园区二次开发。跟踪莲塘工业区已出让土地项目开工建设,协调好市有关部门完善配套,并坚决收回、盘活闲置土地,抓紧做好西北侧750亩土地征用工作。针对各产业用地的不同特点,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改造、要素差别化配置等措施综合施策,采用依法收回、腾笼换鸟、空间换地、协议置换等方式,加快园区二次开发,依法有序推进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积极配合市做好国家高新区申报和省级产业转移园区调整工作,推动园区升级。

(三)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立足高校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汕头大学等高校建立“校—区—企”全面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对接高校科研项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立足我区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发展重点行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开展重大技术攻关,进一步突破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重视发展工业设计,引进工业设计机构入驻。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放大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载体功能,促进人才集聚和成果转化。

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四川大学技术转移分中心,推动四川大学与塑胶行业商会共建“塑胶企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为产业升级改造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支持各类资本创办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孵化器、加速器,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柏亚电商科技大厦、“大家来青年创业园”和金刚科技园孵化平台等孵化基地,探索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为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孵化服务

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好上级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在财政资金、市场准入、融资、用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强化创业指导,多渠道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培训等活动,提升大众创业能力。把握住我市被省列为扶持中小微企业示范市契机,继续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选择一批中小微企业纳入储备库,加强服务引导,力争新增规上企业20家以上。弘扬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拼搏精神,厚植创新创业文化,让尊重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的氛围在金平蔚然成风。

(四)加快推进扩容提质,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大力推进城市改造更新。立足做优城市内涵品质,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活环境。加强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育活化工作。加快永平路改造步伐,争取今年内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营。结合五福路示范街区修建性规划,尽快出台条件成熟楼宇的改造方案,同步做好招商工作,全力推动1-2幢试点楼宇年内顺利完成改造,形成示范效应。积极通过无偿划转、经营权转让、整体赎买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街区改造范围,连点成线,推动示范街区有质的变化。加快乌桥岛改造步伐,用足用活“三旧”改造及棚户区改造政策,积极配合市确定的改造主体,推动整体改造有实质性进展。加快已批准“三旧”改造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再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力促“东厦路100号”项目上半年启动建设,并与沃尔玛合作建设新的城市商业中心。

大力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西部交通干道贯通连接,不断改善交通条件。争取市尽快启动牛田洋快速通道金凤西路大港河桥、澄海路规划建设;加快揭东路前期工作,上半年启动建设;抓好金环西路西港河桥施工建设,确保国庆前竣工。加快推动城区区管道路、内街小巷修缮改造,清通下水道,改善辖区居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对城区及涉农片区路灯等基础设施配套情况进行全面摸查,按照急缓分期分批配套。

大力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重心下移,落实属地责任,明确街道一级行政处罚权限,努力建设管理权与执法权相匹配,权力与责任相一致,运转顺畅有效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行数字城管,用信息化手段监督日常管理,提高效率。深化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五老”工作制度,在条件成熟的街道试点建立路长、街长、巷长、河长及物业小区、建筑工地、集贸市场卫生责任人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对集贸市场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改造提升。加快环卫作业市场化步伐,在前三批环卫作业市场化的基础上,下半年实施第四批包括涉农片区、工业园区和过境公路环卫作业市场化,实现全覆盖

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着力开展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城区宜居环境。推进西部水系和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启动红莲池河、济河整治工程申报工作,大力推进城市河道、堤围卫生整治。配合市推进西片区截污管网铺设,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并启动西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内洋南总干涝区排涝整治工程(汕头段)项目建设步伐,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以沟南许地文化创意旅游村规划建设为突破,认真抓好涉农社区村庄规划,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五)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启动实施2016—2018年脱贫攻坚工程。精心部署,精准发力,做好做细建档立卡工作,做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策,统筹抓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和内源扶贫,确保不让一户一人掉队。完善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体系,重点做好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职工、就业困难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争新增就业1.3万人以上。全面推进各类保障提标扩面,提高月人均低保补差水平;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完善低保边缘家庭救助机制和特殊困难人员临时救助机制,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支持社会力量和引导社会资本建设民办养老机构,大力推广邻里互助养老新模式,探索居家养老志愿服务。

推动教育加快现代化发展。加快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创建工作,进一步科学规划教育发展,加大对西片区等教育薄弱地区的投入力度,力争年底前完成创现申报工作和硬件建设目标。发挥优质龙头学校的优势,积极探索教育集团化办学,成立12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教育集团。今年启动建设东厦小学金紫校区、长厦小学龙腾校区两所学校,扩展更多优质学位。深化教育内涵式发展,探索学校多样化发展和适当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子,加快特色学校、特色课程、特色阵地建设,逐步形成“一校一特”、“一校一品”格局。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利用金平职校新校区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合作建设广东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并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办成应用型大学。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大力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着力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等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完成几家规模小、效益差的区属一级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区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强区建设,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重点,全面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着力加快区中医院新址改造工程进度,争取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力度,合理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实现群众就近看病、在家看病。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在人口计生政策重大调整的新形势下继续优化服务,加强经常性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金平好人”评选、公益志愿服务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凝聚社会正能量。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擦亮“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牌子,大力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实现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加快推动开埠文化陈列馆办成汕头埠历史人文地标,逐步提升数字陈列馆的硬件设施及文化内涵。发挥1860文化创意园、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等品牌效应,擦亮“文化金平”金字招牌。

改善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提升“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和法律援助工作实效。进一步完善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交易、监督制度,切实维护集体和村民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全面优化推广“e社通”软件应用,探索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逐步建立服务型、创新型的社会治理体系。深化平安金平建设,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提升年”行动,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排查的深度和广度,在法治轨道上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强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防范和严厉惩治违法犯罪。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求,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强化禽畜“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工作,有效防控禽流感等传染病,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确保不发生公共安全事件。

此外,着力做好民族、宗教、国防建设、“双拥”、妇女、儿童、殡改、方志、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发展等各项工作。

(六)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今年区财政计划投入1.79亿元,着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一是巩固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投入1470万元,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财政补助,提高城乡低保补差水平,落实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补助,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落实城镇“三无”人员生活保障。

二是实施教育普惠工程。投入4574万元,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提高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

三是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投入2094万元,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为居民免费提供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涉农社区已离岗接生员和赤脚医生提供生活困难补助,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补贴。

四是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帮扶力度。投入1170万元,将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补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到1200元,重度(一、二级)残疾人的护理补贴补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到1800元;落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

五是全面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保洁网格化管理。投入4911万元,实现环卫清扫作业一把扫、全覆盖。

六是推进社区惠民工程建设。免费提供婚姻登记服务;继续打造“大众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七是强化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投入306万元,推进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最急需改造对象进行住房改造。

八是继续实施“绿满家园”全民行动。投入160万元,巩固绿化成果,对新建道路进行绿化,对缺株断线路段进行补种补植;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绿化管养。

九是改善涉农片区生产生活环境。投入2328万元,实施内洋南总干涝区排涝整治工程(汕头段)建设;对20132015年度千村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全面进行检查扫尾;继续开展“百河千沟万渠”大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护堤路大窖池头、明珠沟河渠、月浦主排渠南楼排渠、沟南社区围沟、鮀济河等5处黑臭水体。帮扶97户194人脱贫。

十是实施城区综合整治工程。投入920万元,继续对辖区内街小巷进行修缮,逐步改造涉农片区道路;实施下水道管养清通市场化,加大对下水道清通、修缮和改造力度;对老城区危房、特危房实施排危及美化。

(七)建设阳光法治服务政府,着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开展基层民主协商,规范居民议事活动,完善居务公开制度,提高基层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水平。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以区法制机构为平台,完善政府法律顾问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全面推进政风建设。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开展“我服务我担当我阳光”活动,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提升机关服务效能。强化督查督办,严格问责追责,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实施阳光政务,加快政务外网建设,推动网上办事分厅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打造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监察、司法、审计等联动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推进廉洁政府建设。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教育和公务员队伍建设,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常态孕育新希望,新使命开创新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推动金平建设粤东中心城市核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_-_-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金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