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及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文化赋能要求,8月16日晚,由金平区教育局主办“在潮人码头讲述潮人的故事”——金平区“行走的思政课”沉浸式主题实践活动在潮人码头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非遗传承、思政教育、侨批文化展示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潮汕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潮汕人民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爱国爱乡的潮人精神。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汕头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谭飞鹏,金平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陈心武,金平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刘彦彧,金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余琛,金平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黄晓斌,金平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庄舒冬,金平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林挺等;活动还邀请了广东省青联委员、广东善策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二十四届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获得者吴政伟,金平区政协委员、金平侨界青年联合会副会长、汕头市华鹰软包装设备总厂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晴参加;金平区各中小学德育副校长、思政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也来到现场观摩。
一段气势恢宏的“二十四节气鼓”拉开了活动序幕,鼓声如远古密语,讲述四季更替,犹如历史的回响撞上现代的心跳。
潮声响起,鼓点破空,来自龙眼小学的30位“小猛虎”手持英歌槌,以古朴奔放的舞姿,展现出潮汕英歌舞的独特魅力。
活动中,来自东厦中学的肖杨杨老师,以潮人故事的“历史篇——近代篇——当代篇”为轴,讲述了潮汕明代“岭南第一名臣”翁万达、红军阿姆李梨英、现代“精密女王”王来春等潮人的故事。在这片被海风与热血浸润的土地上,从古至今,总有一群人用筋骨撑起天地,“奋发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时光里代代相传。
来自东厦中学的姚静老师,通过展示侨批实物,讲述“过番”的故事,道尽侨胞出洋谋生的艰辛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在这历经数百年之久、创业历程艰难曲折的过程中,侨批也同广大侨胞一道披荆斩棘、跨山越海,见证了广大侨胞的海外创业史、奋斗史。
在姚老师讲述的过程中,第十二中学的同学们也在舞台上提笔挥墨,撰写批封。批封上的传统纹样与笔记相印,扣响了这百余年传承的时空对话。
而金园实验中学的同学则用《漂洋过海 现在就是未来》的舞台表演,以侨批作为载体引入,用一段段鲜活的剧情,把华侨华人的海外奋斗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
从过去到现在,从家乡到远方,潮人的故事从未停止书写。活动现场,两位青年企业家吴政伟先生、许晴女士分享了各自的奋斗故事,他们从先辈的奋斗历程找到自己的方向,坚韧不拔,勇于拼搏,诠释了新时代的潮人精神。
故事方罢,一声嘹亮的号声传来,新湖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童心迷彩梦》啦啦操表演,孩子们向大海敬礼,齐声喊出:“强国有我,潮人接棒。”稚嫩的童声是最坚定的回响,一纸跨越山海,一声冲向未来。
活动在长厦小学合唱团的一曲《如愿》中迎来终章,从非遗、潮人故事、侨批一路奔涌而来的情感洪流,在此刻汇成一片海——让“如愿”二字成为千年潮人共同答案的注脚。
海风从礐石吹来,带着165年的开埠记忆,也带着12年前“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余温,我们把思政课堂搬到码头,把历史请到身边,用一场“行走的思政课”,向汕头开埠致敬;更是借助潮人码头这一独特场地,打造了一场沉浸式、互动性强的文化盛宴,丰富学生及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推动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潮汕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