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重要节点,东方街道浔洄社区以人才培育为切入点,举办“桑梓育才 筑梦浔洄”奖学金颁发暨乡村发展观察员聘任活动。活动不仅深度联动乡贤力量设立专项奖学金,更创新推出“乡村发展观察员”聘任机制,通过“奖学金激励+观察员聘任”双引擎激活乡贤资源与青年力量,让乡贤的“乡土情”与青年的“奋斗志”深度融合,推动青年人才从“活动参与者”向“家乡共建者”深刻转变,让乡村振兴的“大蓝图”与乡土育才的“小切口”精准对接,为浔洄社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内生动能。
活动现场,驻村书记向学子们致以热烈的祝贺与殷切期望,感谢乡贤们多年来“情系桑梓地”的慷慨付出,勉励学子们要好好学习,将个人成长融入家乡发展的征程中。
街居有关负责同志为金榜题名的学子们发放奖学金和开学礼包,更郑重颁发了“浔洄乡村发展观察员”聘书,标志着浔洄社区“乡村发展观察员”队伍正式成立。
“浔洄社区以“人才”为桥、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青年人才不仅是浔洄的未来,更是‘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新生力量。”“这张聘书,是家乡对你们的信任,更是一份责任。过去你们是家乡变化的见证者、活动的参与者,如今成为观察员,意味着要以‘主人’的视角,带着青年人的敏锐与思考,为家乡发展找问题、提建议、谋思路。”东方街道为浔洄优秀返乡青年代表林晓芬颁发“浔洄乡村发展观察团召集人”聘书,希望她能以其扎根家乡的实践经验,带动学子们更快进入“共建者”角色,更好地关注家乡、服务家乡。
随后,学子们漫步浔洄老村实地感受“百千万工程”为浔洄老村带来的蝶变。在浔洄村简史石碑前,学子们开启“寻根之旅”,探访浔洄村的历史渊源;在现代化水产养殖基地,连片的养殖池与智能设备前,他们跃跃欲试,主动询问“养殖尾水如何循环利用”“青蟹生蚝产量如何增加”;在生态农业先锋果园,面对成片的油柑树与番石榴树,他们开始思考“产品销售与田园体验到农产品加工一体化打造的思路”;在文旅产业片区,有人提出“萌宠乐园建成后可以承接大学生假期研学实践项目,让更多同龄人了解浔洄”。一路走、一路看,学子们手中的笔和镜头,不再只是记录变化,更在勾勒家乡未来的可能。这种从“置身事外”到“主动入局”的转变,正是身份赋予的归属感与使命感。
“以前总觉得家乡的发展是长辈们的事,直到接过这张聘书,才突然明白我也是浔洄的‘建设者’!”学子小林摩挲着聘书,语气里满是坚定,“以后在大学里,只要看到乡村振兴的好案例,我第一时间就会想‘这能不能用到咱们浔洄’”。观察团召集人林晓芬也当场承诺,将定期组织“季度线上交流”“假期实地调研”,让学子们的“金点子”有渠道落地,让“共建者”的身份不只是一个称号,更能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实际力量。
本次活动,是浔洄社区依托乡贤力量培育人才的生动缩影,通过“乡村发展观察员”的创新设计,打破了青年与家乡发展的“时空壁垒”,构建起“乡贤育才 — 青年反哺 — 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让离家学子以另一种方式“扎根乡土”。未来,浔洄社区将持续深化“乡贤+青年”协作模式,完善观察团工作机制,让“家乡共建者”队伍不断壮大,让更多青年人才成为“百千万工程”的参与者、推动者,用青春之力为浔洄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强大的动能。